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第十期成功举办

          2021年12月3日下午四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第十期在教学三楼3308教室举办,王莅副教授参加活动并现场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本科生、2021级本科生参加了本次专业文献研读活动,学生会学术部郑乐天同学主持本次活动。

    01 学生分享

    本次活动研读活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Ⅲ中关于共产主义的七条论证。

    活动邀请王莅老师为同学们提前规划了阅读任务。他提出要对比逻辑顺序版和时间顺序版来理解这部分内容,引导同学们形成在深入阅读文本中理解马克思思考问题的艰难努力。

    基于文本内容和王莅老师的阅读建议,202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郑乐天、吴柯嘉向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与理解。

    郑乐天同学关注了七条论证中作为中心的第三条论证对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的论述,尝试梳理了文本关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的论证逻辑。


    吴柯嘉同学重点关注了第四条、第五条论证,基于文本和个人理解阐发了其中关于“完整的人全面真正占有自己的本质”、“对象如何对人来说成为人的对象”等理论问题。


    02 老师导读

    王莅老师对两位同学的发言内容作了进一步阐发与指正,并在总体上对文本内容的阅读方法与同学阅读与发言中提出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阐述。


    在介绍如何阅读与理解马克思的文本内容时,王莅老师指出:首先,要区分文本研究与原理、思想史研究的区别,提出文本内容不同于以清晰逻辑为主的原理和以连贯性为主的思想史,文本重在反映特定时期马克思对问题的多角度思


    其后,王莅老师立足七条论证的整体逻辑,针对文本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内容与同学们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阐释。王莅老师结合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背景与写作方式对共产主义的定义、内涵、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从马克思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批判继承中对“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的观点进行了重点分析;从亚里士多德主义对目的因和动力因的区分,阐释了理解马克思提出有关共产主义是无神论的思想背景,进而从马哲史的发展线索中对马克思提及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演变进行梳理;从黑格尔辩证法中对马克思探索异化根源的论述思路进行介绍;从马克思在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中的相关论述对共产主义部分涉及的扬弃异化进行阐述。


    在这次专业文献研读活动中,通过王莅老师的讲解与指导,同学们对如何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特别是未发表的研究手稿,以及如何理解马克思提出的经典论断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也对如何更好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学习素养。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生必将矢志不忘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嘱托,做到“马院姓马,在马言马”,不懈努力,争取光荣!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