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举办海外学者讲坛

    2019年6月23日下午,我校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党史国史国际前沿讲座在人文楼800会议室举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研究系副教授、当代亚洲研究专业主任吴一庆教授应邀做了主题为《海外中国现当代史研究与史料文献概述》的学术讲座。我院辛逸教授担任主持人,宋少鹏教授、岳明君博士、李坤睿博士、周家彬博士以及党史国史相关专业研究生近30人参与了讲座。

    吴一庆教授首先从概念解释出发,讲述了汉学与中国学、中国研究的联系和区别,并对当前海外现当代中国研究的分类和分期进行了介绍。海外中国研究源远流长,有关海外中国现当代史研究的学术发展脉络,吴教授按年代顺序进行了介绍和评介。

    1930年代到1950年代是转型阶段,实现了从汉学到现当代中国研究的转变,学术专业化与制度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革命与重大社会变迁,加之冷战因素的介入,美国对现当代东亚的关注也愈加强烈,出现了费正清、史华慈等一系列重要学者。

    1960年代到1970年代是复苏与发展阶段,由于麦卡锡主义的式微,冷战影响加剧,西方学界对现当代中国与东亚研究兴趣增强,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扩大规模,学术机构数量大大增多,加之政府与民间基金会对东亚研究的投入,海外现当代中国研究得到长足发展。这一时期的研究群体以社会科学家为主,研究方法上概念分析多于基于经验材料的具体分析,研究取向以整体、宏观研究为主,但开始向区域、个案研究转化,研究材料以官方公开材料为主,但开始使用地方性史料及未公开的档案材料。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研究缺乏历史感和比较意识。

    1980年代至21世纪初是成熟与再发展阶段。现当代中国研究呈现历史学化趋势,历史学家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随着原始文献材料更易获得,研究开始出现区域化和微观化倾向,从上层转向下层、底层,从精英史转向民间史。研究方法上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等人文学科理论与方法论影响加深。研究主题日趋多元化,研究群体不断扩大,其中留美华裔学者开始崛起。伴随着海外中国研究的发展,中国现当代史的史料搜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听众提问环节,老师、学生踊跃提问和讨论,对历史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口述史料的鉴别及运用,以及海外现当代中国研究者学术史梳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