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期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四十一期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在立德410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欧阳奇老师主讲,以“‘哲学明珠’:《矛盾论》研读”为主题。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等三十余名同学参加活动。学生会学术部郑嘉语同学主持本次活动。

    微信图片_20241117204739.jpg

    欧阳奇老师从《矛盾论》的形成、版本、内容与意义四个方面展开讲解。

    欧阳奇老师以“鱼在水中是否一直处于运动状态”这一问题引入,通过介绍毛泽东在不同场合下以“鱼”为喻所阐发的理论观点,指出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生动通俗的特点。而《矛盾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内涵深刻、语言通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篇章。

    欧阳奇老师从历史成因与理论来源两个层面介绍了《矛盾论》的形成过程。在历史成因方面,1937年,毛泽东认为,在党员干部中总结革命经验、纠正教条主义与主观主义错误、普及唯物辩证法是革命形势下的客观需要。应抗日军政大学邀请,他为干部与学员讲授哲学,其中关于“矛盾统一法则”的论述成为《矛盾论》的蓝本。在理论来源方面,《矛盾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为写作的重要依据,吸收并超越了苏联哲学教科书的观点,深化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论,丰富了对立统一规律的相关内容。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为《矛盾论》的创作提供了文化土壤,三十年代的哲学论战中对矛盾概念的误解更在学术领域佐证了《矛盾论》写作的必要性。欧阳奇老师强调,《矛盾论》出现决非偶然。它是20世纪中国复杂社会矛盾运动的理论反映,也是毛泽东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精深理解的直观体现。

    微信图片_20241117204744.jpg

    在阐述《矛盾论》的形成后,欧阳奇老师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对《矛盾论》的具体评价。针对曾经有过的“《矛盾论》并非毛泽东本人的著作”“《矛盾论》成书时间有误”等谬误,欧阳奇老师结合《矛盾论》多个版本,阐明其修改历程,展示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深化,有力批驳了此类质疑。

    基于对《矛盾论》版本的厘定,老师总结提炼出《矛盾论》的主要内容:《矛盾论》以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为主线,理顺了理论与实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批判了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为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最后,依据《矛盾论》的形成原因、版本修改与主要内容,欧阳奇老师强调了《矛盾论》的重要意义:《矛盾论》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作了哲学论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服务现实的成功范例。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哲学现代化提供了文化转换中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现实应用和通俗化开辟了道路,为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矛盾论》深刻影响着此后干部群众的革命、改革、建设活动,将中国哲学事业变为民族事业,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本次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中,同学们用心聆听、认真思考。通过此次文献研读活动,同学们不仅对《矛盾论》的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也从《矛盾论》的形成过程中领悟到了阅读与创作的紧密联系,丰富了对阅读方法的认知。经过本次文献研读活动,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核心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专业学习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微信图片_20241117204751.jpg

16

2024-11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