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习习,天阔云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之际,中国人民大学也迎来了建校的第八十七个春秋,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响应中国人民大学87周年校庆学术周整体工作安排和具体工作要求,高质量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充分彰显人大马院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4年9月30日召开了“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研读项目”启动会。
本次报告会是学校87周年校庆学术周的系列活动之一。郗戈院长对于项目整体工作作出部署,编写团队成员刘建军教授、张云飞教授、郑吉伟教授、常庆欣教授、赵玉兰教授、沈江平教授、谭清华教授、欧阳奇教授、庄忠正教授、马慎萧副教授、王莅副教授先后发言,就不同分卷的项目定位、研究情况、思路设想等方面开展交流研讨,陶文昭副院长主持本次会议。
郗戈院长就项目实施相关细节进行了详尽说明,指出要从著作的创作史、思想发展史与文本文献概况,著作的理论内容及其蕴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著作蕴含的当代价值三方面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至2027年拟推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研读丛书”第一批十余卷作为学科重大标志性成果。与此同时,郗戈院长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凸显本系列丛书特色,观照当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相传的优秀研究传统,持续接力形成大工程,在多样化选题、凝聚学科合力、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知识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刘建军教授就《〈共产党宣言〉当代研读》进行了出版情况、成果吸收、深度解读、拓展视野等问题的说明和研讨,强调要全面认识《共产党宣言》出版情况,吸收借鉴学界同仁在版本研究、传播史研究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进行更有深度、更有细度的解读和发掘,打开学术视野,并对《共产主义信条》是否单独编写的问题和与会教师进行了深度探讨。
张云飞教授就《〈自然辩证法〉当代研读》首先介绍了国内其他研究中心的著作研读和出版情况。随后强调要继承经典著作研读的光荣传统,基于整体性研究视角,在继续保持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基础上,积极引入诸如诠释学等新研究方法。随后,张云飞教授分章对《自然辩证法》基本内容进行详尽讲解。谈到当代价值章的时候,张云飞教授尤其指明要深入挖掘《自然辩证法》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科技自立自强、弘扬科学家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和现实启鉴,并对明确学科定位、加强马克思理论教育价值提出了殷切希望。
郑吉伟教授就《〈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当代研读》从出版情况着手对学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细致梳理,从重要性和必要性两方面对该书的编写进行了系统性说明,指出要在纷多内容中挖掘列宁的思想的深厚基础及著作蕴含的方法论意义,尤其要结合当下时代状况对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进行新研究,并以此对帝国主义垂死性的过程性进行深刻审思。最后,郑吉伟教授进一步强调了打造学术研究性、普及性和可读性有机结合整体的重要性。
常庆欣教授就《〈资本论(第一卷)〉当代研读》从思想认识和严谨态度高度强调了研读质量的重要性,提出应以新方法、新观点、新思想作为研读工作的指导,以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研读。他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在思考力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同时要注重区分研读性质的著作和导读性质的通俗读本。
赵玉兰教授就《〈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代研读》以小见大传达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研读丛书”这一重大项目的高度肯定,认为该项目立意高远,需要高度重视,并表明第一批成果必须精之又精,从而为整个工程打好基础,夯实根基。其次,项目选篇基本覆盖马恩列毛经典代表性著作,充分体现本套丛书的历史视域和理论侧重,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再次,赵玉兰教授就自身负责原著从文本文献概况、理论阐释、当代意蕴三方面进行了研究设想和思路的说明,并就项目后续进行提出要在相关专家学者指导帮助下确保丛书整体质量水平和通过集体研讨解决共性问题来保证丛书内容以及体例的整体性两点建议。
沈江平教授就《〈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与〈法兰西内战〉当代研读》进行了三方面发言。首先,就结构和内容设计上的统一性问题、讨论敲定和自主实施的方式问题、全面性研究和重点性凸显的把握问题等提出见解并阐发思考;其次,强调要凸显人大马院特色,在旧的问题新的解释和新的问题在经典文本中的原点支撑两个方面深入思考;最后,指出要注重文字的可读性、可及性、可感性,避免文字艰涩。
谭清华教授就《〈国家与革命〉当代研读》从明晰认识、明确操作、贯通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廓清认识逻辑的详尽分析。首先,以学界广泛接受性为导向明确研读丛书编写出版项目所要达成的预想状态;其次,以“双彰显”即彰显人大特色、彰显当代价值意义为目标探赜研读重心;再次,以广纳才智为路径凝聚研读丛书编写出版项目各方力量;最后,以贯通博士生培养为动力推动研读丛书编写出版项目落地实施。
欧阳奇教授就《〈论十大关系〉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当代研读》表达了领会编写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搜集整理和细致分析,并就如何避免同质化研究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学界已有成果在深度性研究方面提出构想,强调要把握写作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等六个方面的整体系统性,并注重将更多笔墨放在挖掘当代价值、观照时代现实诉求、回应青年一代疑问等问题上,此外,欧阳奇教授在研究体例安排、学理性普及性可读性结合等方面同与会教师进行了深刻研讨。
庄忠正教授就《〈反杜林论〉当代研读》表达了基本研读思路和思考。他提出要比较恩格斯和杜林文本之间的区别,对各篇目进行研究,从不同文本中的思想论断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现实意义,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他探讨了该经典著作的当代价值和意义,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回应了“马恩对立”说。
马慎萧副教授就《〈资本论(第三卷)〉当代研读》中的“当代”、“研究”、“读”分别进行内涵解读,注重经典著作当代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明确经典著作研究性特征,找准经典著作研读定位,例举日本学者对《资本论》研究的百题争论等对研究体例提供重要范例参考,并提供了第三卷七篇内容的研读思路。
王莅副教授就《〈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当代研读》首先谈及研究读本的定位问题,并在原理性、当代性阐发两方面展开探讨,认为研究生教学应该进行专题性研讨,通过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线索上升到基本原理阐发,回答马克思恩格斯的关系问题,阐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以及恩格斯本人的独特贡献,并基于恩格斯亲自编订出版九章结构进行分章思路研讨。
会末,陶文昭副院长对与会教师研讨内容及本次项目启动会进行了总结发言。首先,陶文昭副院长指出各编写团队成员要确保资料搜集的齐全,确保各自负责研读编写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其次,注重普及性和学理性相结合,注重学理性和人大特色的阐释,注重与学科研究相关成果的搜集;最后,发挥集体研讨重要作用,确保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研读项目行稳致远。
本次项目启动会是学校87周年校庆学术周系列活动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周活动已于9月23日正式开启,全面聚焦各学科重大理论和实践议题,彰显学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卓越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专题学术活动为契机,笃行不殆,砥砺前行,为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先锋力量。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