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著 学原文 悟原理丨第五十二期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成功举办

    图片

    2025年11月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五十二期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在立德楼511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吉伟教授主讲,研读文献为《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等五十余名本科生参加活动。学生会学术部夏雨霏同学主持本次活动。


    图片

    郑吉伟教授围绕“写作背景与版本相关问题”“著作的重要意义”“著作中的具体理论内容”“著作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及“著作对学术研究的意义”五个问题,系统梳理阐释了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捍卫与发展。在讲解过程中,他通过积极的互动启发同学们自主思考,引导大家深入把握列宁思想的深刻理论内涵。

    图片

    以宏观时代背景为切入点,郑吉伟教授从“欧洲现实形势变化”“国家问题上错误论调横行”以及“俄国革命形势发展”三个方面阐明了列宁写作这一著作的核心意图、写作的前期准备及写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引述原文等方式深入分析了《国家与革命》的结构。老师介绍了列宁在这一著作中研究的两个主要问题:即怎样实现革命与革命胜利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在此基础上,郑吉伟系统梳理了全书六个章节的内容。他指出,第一章中列宁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观点,厘清了国家起源与本质等问题;第二至四章则以思想史的视角系统梳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并结合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俄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作了新的阐发;第五章则进一步阐明了专政与民主、无产阶级国家消亡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最后,专辟第六章揭露机会主义者庸俗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行径,展现其鲜明的现实导向。

    针对《国家与革命》的理论延伸,郑吉伟教授通过介绍不同学者对这一著作的观点和评价,为同学们提供了多种思考角度,启发大家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进而深化对文本理论性和现实性意义的认识与理解。他强调,《国家与革命》在理论上回答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俄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捍卫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实践上直接指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兼具理论性与现实性的重要价值。

    图片

    在本次活动中,郑吉伟教授还联系《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直观呈现和对比联系的方式拓展了讲解的广度与深度,不仅带领同学们厘清了经典文本之间的理论关联,更进一步开阔了同学们的阅读视野。活动最后,他鼓励大家深入文本,结合时代背景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关照中深化对经典著作的理解。


    图片

    本次文献研读活动中,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在课堂中汲取经典营养,在学习中获取理论真知。通过深入学习,大家深刻理解了列宁国家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掌握了对比阅读和联系现实等阅读经典著作的方法,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进一步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时代价值。此次活动不仅夯实了同学们的理论基础,也让大家深切体会到经典著作的独特魅力,有效激发了专业学习的热情。

11

2025-11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