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期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成功举办

    2023年4月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十二期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在公共教学楼3105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赵玉兰老师主讲,研读文献篇目为《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十余名本科生参加。学生会学术部侯欣彤同学主持本次活动。

    赵玉兰老师首先介绍了文本群概念,强调不能孤立地研究某一篇著作,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放到大文本群背景中去阅读,深入了解作者状况、写作背景、相关著作等。赵老师从马克思的写作生涯分析,点明《论犹太人问题》属于马克思1843年写作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文本群。

    赵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这一文本群的写作顺序:1843年3-9月,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同年7-8月间,马克思写下五本《克罗茨纳赫笔记》;随后,他与燕妮前往巴黎,投入到《德法年鉴》的出版工作中。1844年2月,《德法年鉴》出版,其中收录了马克思的两篇文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2月至5月,马克思中断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重启法国历史研究;5月底6月初时,他又一头扎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之中。

    赵老师指出,上述四个文本再加上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文本群,深入认识该文本群是我们理解《论犹太人问题》的基础。

    接下来,赵玉兰老师分析了《论犹太人问题》的写作逻辑。马克思首先梳理了鲍威尔的观点,鲍威尔认为犹太人问题根本上是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对立问题,他为犹太人解放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一方面,犹太人放弃犹太信仰,在安息日继续参加政治活动;另一方面,国家在政治上取消宗教,即政治解放就可以消灭宗教。同时,马克思评析和批判了鲍威尔的观点,并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马克思认为不同国家的犹太人问题有其具体的特殊性,他列举了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例子,区分了基督教国家和政治国家的概念,证明了政治解放不是彻底摆脱宗教的、彻底的人的解放,实现了从宗教批判到“政治解放”批判的转换。此外,马克思还将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二分,阐明二者处于对立之中,实现了从“政治解放”批判到“市民社会”批判的转换。在该视域下,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犹太人问题归根结底是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的分裂,接着,他从宗教问题走向世俗问题,考察了现实的世俗犹太人,批判了经商牟利、自私自利的犹太精神,得出了犹太人的社会解放就是社会从犹太精神中解放出来的结论。

    最后,赵玉兰老师讲述了《论犹太人问题》的理论地位。她指出,《论犹太人问题》反映了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是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代表著作,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文本群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中的自述则清晰地体现了该文本群承上启下,促使马克思进一步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解剖市民社会的伟大意义。此外,针对同学们的疑问,赵玉兰老师耐心细致地进行了解答。

    在本次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用心聆听,认真思考。通过赵玉兰老师全面细致的讲解,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论犹太人问题》的理解,更掌握了大文本群的阅读方法。经过本次研读活动,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专业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

12

2023-04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