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分论坛“现代化理论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线上顺利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党委书记王立胜、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瓦加斯基金会巴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高文勇(Evandro Menezes de Carvalho)、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义良、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新刚、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梦云、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美容、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世界公正论坛主席日瓦丁·约瓦诺维奇(Zivadin Jovanovic)、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姚宏志出席并发言。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郗戈主持。
高文勇(Evandro Menezes de Carvalho)作了关于“中共二十大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主题发言。他强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大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仅是中国政治意义上最重要的事件,也是2022年最吸引国际公众关注的政治事件。他从经济领域、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多方面展开论述。他列举了中国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的多个案例,说明了当今中国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对中国外交战略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日瓦丁·约瓦诺维奇(Zivadin Jovanovic)在发言中,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伟大变革和战略部署,赞扬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他认为,现代化国家的建设需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实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创新,提高了人民的教育水平,取得了多方面的伟大成就和经验。他强调,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外交领域中的概念为应对世界饥饿、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王立胜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的主题发言。他从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规划、社会动员和社会整合五个方面分析了这个最大优势。他指出,新中国70多年的实践和新时代10年的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只有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党长期执政的能力水平,才能为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的政治保障。
顾红亮作了题为“从系统观念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发言。他从系统观念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过程和意义,并得出两点启示。他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第四至第十二部分提及的每个领域,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具体内容的子系统。“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各个阶段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总体进程的子系统。他认为,运用系统观念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更好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颜晓峰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规律体系”的主题发言。他对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做了全面细致的学理性解释。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律成果,揭示了一个严谨的规律体系。这个规律体系包含了根本性质、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这四大部分,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精髓要义、实践依据等部分。其中,他认为可以从党的领导、五位一体、中国贡献、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四方面来理解本质要求这一核心内容。
吴宏政作了题为“马克思意义上的普遍文明形态——世界历史书写范式的第二开端”的主题发言。他分析了形而上学的“神-人”机制的终结和“第二开端”书写范式的革命。他认为,如果把古希腊以来的形而上学“神-人”机制理解为世界历史书写范式的“第一开端”,则马克思所创铸的以自然生命逻辑为基础的全新的世界历史范式获得了“第二开端”的革命性意义。这种革命性体现在由“精神生命”向“自然生命”的回归,从“世界精神”到“人类中心论”的翻转,从“绝对精神”至“生态性生存”的构建。
赵义良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主题发言。他分析了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问题。他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和大趋势来看,现代化既是一场持续性的、世界性的社会革命。也是一场人自身的革命。西方以资本逐利为内需的现代化导致了人的发展的异化。而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前者,以人的逻辑为导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动力,以人为主线。这为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道路选择。秉持人为现代化的核心主题,坚持人民至上,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聚合在一起,开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追求和价值取向。
刘新刚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对现代化难题的解答”的主题发言。他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解答了中国的问题,又解答了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难题。他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中出现的问题为例说明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冲突,现代性和现代化展开的冲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批判了理论和实践的矛盾这一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难题。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角度去解答现代化问题,既解决了中国现代化中的现实问题,也解决了人类共同面对的理论和实践冲突的难题。
燕连福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的主题发言。他围绕着人民,从三个方面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因人民而生成、全面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的现代化。他认为,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人民,而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要求我们在“大”、“富”、“全”、“美”、“远”五字上下功夫,这则体现了全面为了人民。另外,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最根本的依靠力量,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保障力量。
李梦云作了题为“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题发言。她分析了传统中国人的精神追求、现代化对精神的根本要求和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途径。她认为,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一个价值旨归,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发展路径。我们应当从个人、群体和社会三个层面来理解和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通过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神引领建设共同精神家园。
万美容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的现代化”的主题发言。他从人的发展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特征。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口国情为基础、为了全体中国人民、依靠全体中国人民的现代化。他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多对关系。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一对关系而言,一方面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纳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中,并置于一个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陈金龙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构”的主题发言。他分析了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原因和方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特点。他认为,出于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现代化世界意义、已有中国式现代化框架的原因,我们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通过和西方的现代化特征和发展道路的比较,我们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原则。另外,二十大报告建构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有着显著特点,比如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有机统一,中国发展和世界关怀的统一。
姚宏志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共色、特色和底色”的主题发言。他认为,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充分地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从发展模式和思想观念上具有世界共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到的五个特征又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体现了中国自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着重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具有十分鲜明的政治底色。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共色、中国特色和鲜亮底色的辩证统一,世界共色是基础,中国特色是表征,鲜亮底色是本质要求。
最后,郗戈对本论坛内容进行总结,对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分论坛三会议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