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筹备的国际暑期学校课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及当代争论》(Classical Marxist Concepts and Contemporary Debates)顺利开展。来自英国伦敦南岸大学的保罗·布莱克里奇教授开展了8次授课,共计32个学时。布莱克里奇教授以独特的学术背景和活泼的讲授风格,系统概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与学生们共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世界的关联。
一、课程内容
本次课程包括8次讲授、1次课堂写作和教师反馈。每次课前,布莱克里奇教授都会向学生发送最新版本的课件和阅读材料供大家学习。在课程讲授中,布莱克里奇教授遵循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他以马克思的思想从异化理论向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发展为基础,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解析了阶级、意识形态、国家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最后落脚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关系问题。此外,他还为同学们补充了马克思以前的西方思想史对这些议题的认识,而且拓展了这些议题在国外学界尤其是英国学界的争论,加深了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时代性的认识。
在课堂写作和教师反馈中,同学们认真写作并得到了布莱克里奇教授的积极评价。同学们在第7次课围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的关联”写作,表达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的理解。在最后一次课,布莱克里奇教授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并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鼓励大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二、师生交流
在每堂课上,布莱克里奇教授都留出专门时间供学生提问,鼓励同学们思考。在课堂的答疑环节和结束之后都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授课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相关的问题。师生之间交流融洽,互动热烈。
三、选课同学感想
李同学:这次的暑期学校课程主要围绕马克思的理论中许多重要的概念来进行讲授,却奇迹般地将原本困难的理论转化成了现实生活中可知可感的例子,使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都可以或多或少地踏入马克思主义殿堂的大门。保罗教授以他标志性的英式幽默以及犀利的个人见解,牢牢地抓住了每一个听课同学的心,一次次由表及里的概念剖析,一句句平实却深刻的课堂讲解,带来的不仅是一点点渗入我们灵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更是一场场由哲学思辨引发的思想盛宴与精神高潮。
杨同学:Paul的课非常好,可乐与“可乐”的英式幽默,开放的讨论与平等的交流,“大肚”能容的教授与形形色色或捧哏或质疑或拧住眉头或心领神会哈哈大笑的同学们,这些都是难忘的记忆。而最难忘者,就是老师反复讲的“一定要读马克思,马克思比马克思的诠释者好读的多”“我读马克思的困难主要是他太幽默了”。这些激励,让我们在短短两周的时间努力读了一点英文的马克思原著,发现自己也是可以读懂的,对马克思的观点我们也是可以提出疑问、辩论和拓展的。“接着读”(甚至把马克思接着讲下去)“接着想问题”,大概就是Paul的课留给我们的东西。
陈同学:在这十六天的暑期学校课程之中,我获得了思想上的丰盈。教授以他深邃而独特的理论视角,引领我们层层剖析经典文本,并且带领我们聚焦马克思在当代的理论争议。从人的异化、拜物教讲到无产阶级的联合与革命,教授以他精辟的总结让我们再次窥见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在课堂上,教授始终鼓励每一位同学畅所欲言,每一个人的疑问或是质疑都使他雀跃。这段学习时光里,课程内容的专业与丰富带给我深刻的启迪,而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畅所欲言也带给我更广阔的学术视野。由衷感谢这次宝贵的相遇,相信今年暑期这段美好的回忆,必将在未来我进一步研读马恩著作时千万次浮现。
四、授课教师寄语
这是一次难忘的教学经历,我想它给每个人最重要的礼物就是批判地思考未经批判之物,认识到每个概念都是不同理论传统的竞争场所。掌握这一能力是困难的,就像马克思经过长期探索才确定该从“商品”而非“价值”或“货币”开始他的理论建构,但这是必经的学习阶段。祝福你们!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