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研究生学术论坛是首都高校特色学术品牌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二十五届。为了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的相互交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研究阐释,北京师范大学拟于2025年11月举办第26届“师清北人”四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论坛,现面向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征集参会论文,相关安排如下:
一、论坛主题
“两个结合”与党的理论创新
二、参考选题
(仅供参考,可自拟题目,符合主题即可)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
2.“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研究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研究
4.建设教育强国研究
5.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研究
7.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8.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
9.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研究
10.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11.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
12.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13.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
14.党的自我革命研究
15.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
16.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
三、论坛时间、地点
论坛拟定于2025年11月举行,时间地点及相关安排待进一步通知。
四、论坛须知
(一)征文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硕士生;
(二)论文可以是最新佳作,也可以是已公开发表一年之内的科研成果,但必须是作者原创,凡被发现论文内容涉嫌抄袭,存在学术不端现象者,将取消论文参评资格,并将相关情况通报所在学院。
五、投稿要求
(一)征文时间
请投稿同学注意以下时间节点,按时提交相关材料至主办方邮箱:202421050035@mail.bnu.edu.cn
2025年10月20日23:59前,请提交定稿学术论文(Word版本与PDF版本),投稿论文请以“【姓名+学校+学历层次+联系方式+论文标题】”命名,逾期不再接受投稿和更换稿件。
(二)征文格式
1.格式要求:来稿统一以电子稿件形式,采用word格式排版;文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有图表直接插入正文中。
2.字体与字数要求:来稿须有中文正文标题、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标题为黑体三号字居中;作者姓名请以楷体写在标题下方;摘要为宋体小四号字;关键词为宋体小四号字,一般3—5个关键词;正文为宋体五号字,行间距为20磅。文稿字数不少于5000字,不超过10000字。
3.基本信息:来稿须以脚注形式在首页写明作者院校、性别、年级、通讯地址、联系方式(手机、邮箱)等基本信息。
4.注释:一律使用脚注,脚注为宋体小五号字,序号用①②③④,每页重新编号。脚注格式,示例如下:
示例①: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页。
示例②:
张静如:《民生问题与中共党史研究》,《河北学刊》2016年第3期,第179页。
示例③: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人民日报》2021年2月21日。
六、奖项设置
本次论坛的所有论文将由主办方组织专家老师统一匿名评阅,奖项按每校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的方式评出,论坛将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论坛组委会将邀请部分获奖论文作者在论坛上做主题发言,经组委会遴选的相关论文,或可编辑为论文集正式出版,或向相关学术期刊推荐发表。
七、论文评选方式
论文评选按北师大→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的顺序实行学校间交叉评审,分别由各校专家组(3人左右)打分评议,按最后平均得分高低确定奖励等级。
如有未尽事宜,请及时联系组委会工作人员:
北京师范大学:彭如玉 202421050020@mail.bnu.edu.cn
清华大学:吴林潼 wlt24@mails.tsinghua.edu.cn
北京大学:徐诺舟 2401111289@stu.pku.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唐艺文tangyiwen24@ruc.edu.cn
第二十六届“师清北人”四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生学术论坛组委会
2025年9月14日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 |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