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弦(1922—2011),山东省莱州市(原掖县)人,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刘佩弦是中国革命烽火锻造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出身贫寒,但自幼聪慧,立志读书报国。1945年10月,刘佩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法学院。1946年3月,他考入华北联合大学财经系,并于同年5月前往张北农村参加土地改革。1946年9月至1948年6月,他继续在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政治研究室攻读研究生,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后留校担任教员。刘佩弦在理论学习与革命实践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于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佩弦长期坚守马克思主义教学一线,精心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才。1950年9月到1962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担任教员及教研室副主任,完成了教学资料编写、学生教学、师资培训等多项工作,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起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刘佩弦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的马列主义相关研究院所工作,于1994年离休。在此期间,他虽然担任领导职务,工作繁忙,但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将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教学模式,以扎实的知识功底、勤勉的教学态度、过硬的教学水平、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大批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工作的优秀人才。
刘佩弦治学严谨、成果丰硕,主编了《科学社会主义史纲》《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史:从十月革命到中共十四大》《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辞典》《列宁思想史》等多部著作。这些著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曾先后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他尤其精于对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从投奔解放区到参加土地改革,从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到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工作,刘佩弦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他学识渊博,著述颇丰;他品德高尚,甘为人梯,是知识分子的典范,也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刘佩弦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所展现出的大师风范,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陶文昭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