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由崇文书局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在北京举办图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主办,是“学理·哲理·道理:新时代新思想”论坛第三十期。
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著述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时三年精心打磨终于面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通俗读物,该书以通俗化、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真实、生动地呈现了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历程,并创新性地将融媒体技术与主题出版物相结合,实现了纸质图书从平面到立体的飞跃,成就了红色经典与现代科技的完美交融,让正能量变成大流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布会现场,与会专家学者对图书的理论性、通俗性和创新性给予高度评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培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采用史、论、评结合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润物细无声地讲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精气神;用家常话小切口将深刻的道理通俗化,字里行间散发着作者思考问题的激情,能够跟大众形成思想的契合和共振;数字人的融媒体形式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在青年学子中的传播提供了非常好的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辛向阳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风格诗意,既有学术性又通俗好读,读者可以从书中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艰辛进程,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倪德刚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并对本书的学理结构、内容风格、实践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长忠对该书兼具理论学术性与大众化传播这一鲜明特点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推荐广大青年学者进一步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建军表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这部作品的通俗性,使其具备较强的理论宣传价值;二是在思政课教学研究领域极具参考价值,为教师群体提供了一定的操作性支撑;三是在通俗理论读物写作新文体方面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为通俗理论写作者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参考范本。
南京理工大学原党委宣传部部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研究员宫载春表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对青年学生而言是很好的读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课的教师而言是讲好思政课的一部必备的工具书。这本书创新性地在纸质书基础上加入融媒体出版的元素,非常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和知识获取的方式,在实践过程当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副编审王孟秋表示,该书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跨越时空的思想画卷,让我们穿梭于过去、现代与未来之间,能够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升华的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欧阳奇表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一部全程、全景、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著作,是一本具有新意、深意和诗意的思政教材,也是一本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读本,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位马克思主义宣传者深厚的情怀。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智表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是思政课老师的重要使命和任务,该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思政课老师做好教学研究的辅助读本,有助于青年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闫海潮表示,本书理从事出,以事建理、以事代理、以理证理,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用文学化的语言,全面、清晰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历程;本书采用一种大历史观的讲述方式,蕴含着王向明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理念。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段光鹏表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深刻地体会到讲好思政课并不容易,怎么用情、用心、用力去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需要我们做出很大的努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诗意的文字和通俗的语言为思政课老师提供了优秀的表达范本,对实际教学中教学语言的提升有实质性的帮助。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廷广表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坚定真理的信仰与服侍真理的激情相统一,兼顾研究阐释的深度与鲜活的行文方式相统一;学术逻辑严密精准,论证阐释深刻彻底,书中对重大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对相关理论和史料深入细致的把握,饱含着王向明老师四十余年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深厚积淀。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宋友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高度统一,该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客观阐释,完美地回应了理论界的一些争论,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在总结发言中提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王向明教授带着充沛的情感、重大的责任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创作的成果,是一部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可读性、时效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
研讨会上,崇文书局副总经理胡心婷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书通过‘理论通俗化、案例生活化、表达故事化’的创作思路,打破了传统理论读物的艰深印象,既保持了理论严谨性,又有很强的可读性,适用于党员干部学习、高校思政教育及群众理论普及等多重场景。在传统纸质图书的基础呈现形式上,我们引入AIGC数字人技术,随书配套搭建了作者王向明教授的数字人形象和元宇宙空间,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多项AI智能互动,如与数字人交互问答,体验场景化的数字空间漫游,观看专家微课音视频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出版,是我社将主题出版和融媒体技术整合的有益尝试。我们期待这本书能为学界和公众提供思想的启迪,也希望通过创新让严肃的理论‘活’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感受其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