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一个标志性理论创新成果,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对于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发挥党的坚强领导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内涵,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有其浓厚历史底蕴和深刻理论内容。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活水源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根红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亮底色。要正确处理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既要看到前者是更高地位、更高程度的概念,又要注意发挥红船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体现所具有的象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是一篇纲领性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其中首次明确提出并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宣示和思想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从学理上深入解读伟大建党精神,阐明其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以及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一、“伟大建党精神”提出的重大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特殊历史时刻,在党中央举行的盛大庆祝大会上,由党的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郑重提出、明确论述并突出强调伟大建党精神,这是非同寻常的,表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此,我们要深刻领会,不断深化认识。
首先,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庆祝活动的一个标志性政治宣示和理论创新。在党的发展历程中,举办庆祝建党的活动是比较频繁的。通常每过五年,特别是十年,就会有一次重要的庆祝活动。改革开放40多年来,也举办过几次重大的逢十庆祝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这些讲话中也都提出过一些重大的思想理论观点。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一个最重要和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日子。因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也必然是党的历史上最盛大的庆祝大会。在这次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概念,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作了精辟概括,并强调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是一个重大政治宣示和理论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匹配党的百年庆典,才能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对百年奋斗历程的全面总结和初心使命的深刻铭记。而且这一理论创新成果,将与“七一”讲话中的其他理论创新一起,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遵循。
其次,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为全面学习、研究和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七一”讲话明确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从而不仅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问题,而且对此作了明确解答。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百年奋斗,不仅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因而具有巨大的历史效能和历史影响,而且也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与思想面貌,在百年奋斗和牺牲中留下了一系列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最大理论成就和理论遗产,是指导党和人民事业继续前行的理论指针,那么,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展现的崇高精神和意志品格及其凝结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则是我们党的最大的精神创造和精神遗产,是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奋斗的精神动力。因此,全面挖掘和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遗产,系统构建、不断完善和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项重大的理论研究和宣传任务。而在这项研究和宣传中,如果不能明确地提出和科学地解答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直接来源问题,不能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是什么,那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成就缺乏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论述明确而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对深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和宣传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次,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对建党的贡献,为我们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先驱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遵循。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其历史必然性,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觉醒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与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的必然产物,但这个必然性的实现,是中国共产党先驱者探索、奋斗和牺牲的结果,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种从无到有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是必须永远铭记的伟大历史功勋。在对党的先驱者的研究和宣传方面,我们虽然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客观地讲,与他们在建党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常说,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的缔造者,这是完全正确的。但这样的表述有其特定的语境和含义,是一种最高程度的理论概括和政治表述,是我们党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历史作用在建党问题上的表达。这一表述高度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在早期建党活动中的作用,但并没有因此而否定其他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中的贡献。特别是像李大钊、陈独秀等先驱,作为成立全国性共产党的主要组织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起到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一再肯定他们的这种历史作用,以及对自己的积极影响。通过对党的先驱者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的全面研究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伟而复杂的历史情景,能够更好地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最后,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号角,对于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发挥坚强领导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党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百年来虽然历经风雨和险恶,也有过挫折和教训,但从根本上说党的历史是一部辉煌的历史,是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的历史。然而,站在今天的历史节点上看,往昔的辉煌都正在成为历史,我们不能躺在历史的成绩单上自我满足,而是要把目光转向未来,谋划怎样走好以后的长征路和新征途。当前,百年不遇的国际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化,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正正处于关键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向未来,尽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我们决不会忽视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和正在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为了使民族复兴的大船成功驶向胜利彼岸,我们党必须进一步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战斗性和领导力,为此就必须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常抓不懈。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党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了重大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以初心使命为主题的党内教育绝不是一时一地的,而必须常态化制度化,发挥长效功能。而欲达到这一目标,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是最好的途径。二、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七一”讲话对伟大建党精神作了明确概括,科学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概括,伟大建党精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而每一个基本方面又有其内在的丰富性。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容,也可以说是立足点和基础。这里主要讲党的指导思想或理想信念。“坚持真理”,指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当然并不是指导思想,它只是一种思想理论或思潮,但它以其真理性为自己赢得了信奉者和传播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就先有了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他们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驱者,正是他们钻研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并在旧社会旧势力的压迫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并不断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才能出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也才有作为这种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此,伟大建党精神一开始就是“坚持真理”,体现的是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而“坚守理想”,是“坚持真理”的应有之义,但同时又更进一步,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这种理想追求,即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信仰,更是一种力求在中华大地上实现这一理想的实践活动。总起来讲,“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标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这一方面直接承接前面,主要讲的是党的初心使命。初心使命与理想信念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我们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2]同时,如果将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分开来说,讲清各自的侧重点,也是有道理的。通过初心使命的表述,可以更鲜明更深入地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我们党是扎根中国大地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伟大建党精神中关于“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表述本身表明,这一初心和使命从建党的时候起就已经奠定了,它并不是我们党后来才意识到或补充上去的。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里主要讲的是党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中国共产党是有使命的党,是在革命斗争中践行初心使命的党。斗争是共产党人的宿命,也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有斗争就会有牺牲,不仅是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的牺牲,而且还可能是个人生命或家人生命的牺牲。这样的牺牲不可谓不大,作出这样的牺牲不可谓不难,但正因为如此,才真正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共产党人只有先有了不怕牺牲的意志和精神,才能开展英勇不屈的斗争。正因为如此,在这里的表述中把“不怕牺牲”放在了“英勇斗争”的前面。在伟大建党精神中列入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表明这样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精神和品格。虽然建党前后主要是在做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发动工农运动的工作,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的最严酷斗争还未开始,但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那里已经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先驱的代表,英勇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至于在后来的武装斗争中,为革命献身的烈士就更多了。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归宿和落脚点。“忠诚”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应有之义,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忠诚不是盲目的愚忠,而是建立在坚持真理的基础之上的,是共产党人科学世界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忠诚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党的忠诚;二是对人民的忠诚,即“不负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然必须对党忠诚,这是最基本和起码的要求。入党誓词中就有“对党忠诚”的明确要求。如果对党没有这种忠诚,而是离心离德,那就不可能在困难面前英勇斗争和牺牲奋斗,那么参加革命就成了投机,甚至在危险时刻背叛党。对党的忠诚与对人民的忠诚是完全一致的。党忠诚地代表着人民利益,并为谋求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牺牲,那么相应地,党员也就应该忠诚于党。入党誓词中也明确要求“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以上四个方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主要内容,它们紧密联系、内在贯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于其中每一个方面的丰富内容,以及各个方面之间的具体联结,还需要深化研究,特别是联系建党的具体历史而加以深入挖掘和阐释。
三、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
“七一”讲话明确了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就为我们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首先,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活水源头。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本身是一个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体。一方面,它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系统和体系;另一方面,这个体系又是在历史中形成、展开和呈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历史地形成和建构起来的。它不是一个先验的逻辑体系,而是有自己真实的来源和起源,有自身直接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伟大建党精神。它就像一粒种子,看起来很简单,但它本身包含着未来发展的一切可能和萌芽。可以说,当它作为一粒种子时,它就是“源头”,而当它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时,它就成了一个“谱系”。但是,这个比喻还有一个不确切的地方,就是当种子生成为一棵大树时,它本身就消失了,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是,伟大建党精神并没有因为后来形成的精神谱系而归于消失,而是始终作为一个“活水源头”立在那里,因为它的精神之水是永远流不尽的。
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意义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源头当然不等于河流的全程,或者说它只是全流域的一个部分或环节,但是它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环节,而是一个极为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环节。一般来说,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和革命斗争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有其独有的价值,是不能随便舍弃的。但是,作为源头的环节与后来的环节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是从无到有,而后者是从小到大。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奋斗历程来说,从无到有是前提,是最为重要的,而后来的由小到大都是建立在从无到有跨越的基础上的。
其次,伟大建党精神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根红线。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直接源头,而且是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和展开全过程中的精神红线。源头的所在,从空间上说只是某一个特定的地点,但是源头所流出的水则是贯穿于河流全程的。正是由于源头的水流所冲刷出的河道,才能吸收和汇聚后来诸多支流而形成长江大河。可以说,正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才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庞大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1]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诸多精神形态之所以一脉相承,能够形成一个有机联结的谱系,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中共同贯穿着伟大建党精神。尽管党的历史还在不断发展之中,但现在也完全可以断言:伟大建党精神将贯彻于未来党的历史发展之中。因此,“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
再次,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亮底色。在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谱系表现为一系列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形态,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其中,每一种精神形态都有其产生的特定时空和条件,都有自己内容和风格上的特点,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但是,所有的精神形态又都有共同的底色,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这种底色或底色的一部分。共同的底色使所有的精神形态形成一个系列,构成有机的精神谱系,同时也正是这样的鲜亮底色,使每一种精神都更能凸显自己独有的特色。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特征。
四、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
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带来一个理论问题,即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问题。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已经有一个红船精神,现在又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作了新的概括表述,那么我们应该如果认识和把握二者的关系呢?
首先,要看到二者的差异性和一致性。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两种表述,当然是有一定差异的。从时间提出来看是有先后的,先提出红船精神而后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从命名方式上看,红船精神是一种形象性表达,取象于具体物象即一艘游船,而且是固定地点的一艘游船,即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其名称本身并没有标明它是建党精神;而伟大建党精神直接标明自己是建党精神,但它在这里没有任何具体形象,只是一种理论性表达。从内容来看,红船精神虽然名称上没有标明它是建党精神,但其内容则十分明显地表明是建党精神。它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其中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的精神都十分明显地体现着建党精神的特征。相比之下,伟大建党精神虽然名称上十分清楚地标明自己是建党精神,但其内容则具有普遍性,并没有十分明显地体现“建党”活动的特殊内容。虽然有差异,但二者更具有一致性,本质上是相同和统一的,因为它们归根到底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
其次,要看到二者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必然的和必要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提出有一个过程,而红船精神就是其中的一个起始环节。红船精神的提出,并不是堵住了进一步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道路,而是为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打开了大门。它表明,我们党已经注意到应该有一种建党精神,并初步地提出了建党精神。但是,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精神,还是有所不足的。它具有明确而具体的地域色彩,而且这个明确的地点并不是党的创建活动最活跃的地方。“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或北京或上海,都不在浙江嘉兴。而且那时还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活动地点。即使不谈这点,至少它在体现建党活动的全面性和广泛性上是不尽全面的。因此,红船精神只是个开头,并不是终点。既然开了头,就会继续下去,不断扩大和提升,并在建党百年的时候最终形成总体性的建党精神。而且,从建党百年这样的历史跨度和历史节点来说,都是极具标志意义的。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对百年庆祝大会讲话来说具有必然性。
伟大建党精神提出后,红船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提出过程中的起始环节是否可以取消,只保留伟大建党精神就行了?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红船精神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第一,红船精神有其历史事实作为依据。因为不论怎样“偶然”,党的一大毕竟是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开完的。而党的一大的结束,就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二,红船精神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首先提出的,并作了经典性的科学概括。红船精神的提出和保留,具有重要意义,不宜简单取消。第三,红船精神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或优势,就是它具有“红船”这样具体而鲜明的形象性,特别是具有扬帆起航的标志性,能够特别贴切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航船由此出发、驶向胜利彼岸的意义。这一点是理论性表述所无法替代的,甚至也不是任何其他形象和象征能够取代的。第四,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红船精神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可以说做到了家喻户晓,并取得了很好的党史教育效果,而且嘉兴南湖以后还需要继续发挥党性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因而,简单取消红船精神,是不妥当的。
因此,我们要看到二者性质上是一致的,而不是矛盾的;要认识到二者同时存在的必要性,而不是二者必居其一,用一个取消或取代另一个。正确的做法是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而不是物理性地取消二者的关系。
再次,要摆正二者的关系。要看到伟大建党精神是更高地位和更高程度的表述,同时要注意发挥红船精神的体现和象征作用。既然两种名称和表述同时存在,那就要处理二者的关系。有一种抽象的可能,是两种精神互不相干,不发生任何联系。这其实是不可能的,二者必然会发生联系,并必须处理二者的关系。而处理二者的关系又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地位高低上摆正二者的关系;二是从概念大小上摆正二者的关系。从二者的政治地位上看,伟大建党精神高于红船精神。红船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都是习近平同志提出来的,前者是他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首次提出来的,而后者则是作为党的总书记代表全党提出来的,而且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特殊历史节点提出来的,并强调了它的伟大性,因而二者在政治排序上毕竟有所不同。从内容范围和概括程度上看,伟大建党精神应该是大概念,而红船精神相对来说是小概念。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党的全部创建活动所形成的建党精神的综合表述,它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域或地点的特定活动,而又包括所有建党活动及其精神内涵。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一部分,它是从党的创建活动的一个特定环节上升发出来的,是相对来说更为具体的精神形态。可以说,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体现甚至集中体现。同时,由于红船精神的独特象征性优势,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象征性表达。
另外,通过这件事我们也需要思考正确把握党的有关表述的思维方式问题,并逐步实现思维方式上的完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这样的思维定式,即党的某种重要观点只能有一种表述,而不能有两种及以上的正式表述,否则就是陷入自我纠结甚至矛盾之中。其实,这样的思维方式虽有其形成的原因,但并不完全符合思想理论和语言表达的实际。思想理论问题具有多面性,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只能有一种正式表述,而是可能出现两种甚至多种表述,这是党的思想理论丰富性的表现。比如,以往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到大学与师生见面并发表讲话,对青年学生提出几点希望。不同时期的领导人,或同一位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对青年学生提出的希望,在表述上并不会完全一样,否则就是重复了。但这些不同的表述都是正确的,都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指导作用。再如,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上,就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和“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两种正式表述,它们曾让学者们陷入选择的困扰之中。现在又遇到了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不同表述问题。为了避免再次陷入那样的理论困扰之中,我们要打破以往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定式,而要以一种更加丰富多样的辩证思维方式面对这类问题。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要做思想的懒汉,而是要以更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在宣传教育中解决好此类问题。
参考文献:
[1][3][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 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 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
【作者介绍】
刘建军: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传》、《马克思主义信仰论》、《追问信仰》、《文明与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爱国主义教程》、《信仰的呼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仰问题研究》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多项。曾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吴玉章奖金一等奖、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首届“国家音像制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