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清

    【个人简介】

    黄泽清,男,汉族,中共党员,1992年生,江苏徐州人,经济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202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22年入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聘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支持计划”青年学者B岗,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副教授。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经济金融化;劳动力再生产

    【开设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资本论》研究

    【科研项目】

           1.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本循环驱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进行中。

           2.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跨学科青年学术团队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进行中。

           3.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青年项目“经济金融化背景下金融推动劳动力高质量再生产问题研究”,进行中。

           4.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资助项目“金融化对我国劳动力再生产的影响研究”,已结项。

    【科研成果】

           (一)学术专著

           《金融化过程中的劳动力再生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5年2月版。

    (二)代表性论文

           《以产业振兴为基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光明日报》(理论版),2023年5月23日第11版。

           《马克思劳动力再生产理论的再认识——基于两类流通过程的动态分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年第1期。

    《西方国家应对能源危机的资本逻辑》,《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22年第3期。

    《从属性金融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4期。

    《人工智能、社会资本与隐形就业》,《当代经济管理》,2022年第3期。

    《国际货币权力的实现基础与扩张机制——基于能源视角的理论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年第3期。

    《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兼论“脱实向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各收入群体收入份额的变动——基于帕尔玛比值的分析》,《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8期。

    《货币锚定物的形成机制及其对货币品质的维护——兼论数字货币的锚》,《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新兴市场国家对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回溢效应》,《国际金融研究》,2018年第3期。

    《我国房地产价格变动的金融化逻辑》,《经济纵横》,2017年第12期。

    《金融化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理论分析》,《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第1期。

    (三)参编教材

            参与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十四五”规划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版。

            参与编写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经济管理类专业公共课:《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获奖情况】

    1.第一届吴易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术菁英奖

    2. 2020年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3. 2016届、2020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4.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突出贡献研究员

    5.第一、四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论坛二等奖

    【学术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CPPS)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研究员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0872)

    电子信箱:huangzeqing@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