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实践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5年2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与英国“社会主义之友”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实践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行。中外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发展与实践经验、在当代青年人中的传播方式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研讨会的发言人为“社会主义中国之友”(Friends of Socialist China)联合编辑卡洛斯·马丁内斯(Carlos Martinez)、英国《晨星报》国际编辑罗杰·麦肯齐(Roger McKenzie)、“社会主义中国之友”联合创始人菲奥娜·辛(Fiona Sim)等外方专家,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玉兰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慎萧副教授、王莅副教授等中方学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及“社会主义中国之友”成员约30人参会,与会者就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关键领域展开了热烈讨论。

    赵玉兰教授探讨的主题是MEGA2及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影响。她指出,MEGA2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历史考证版本,它以全面完整、忠实于原文、丰富的资料而成为目前国际学界影响力最大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版本。MEGA2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就是以MEGA2为编译底本,其框架划分与收录内容均立足于MEGA2。此外,MEGA2所收录的他人致马克思恩格斯的书信、大量的摘录笔记以及资料卷的丰富内容亦得到中国学者的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面对MEGA2,中国学者能够与国际学界尤其是非德语学界学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推动国际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交流。

    卡洛斯·马丁内斯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推广和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人类正面临气候变化、核冲突、全球疫情等生存威胁,而资本主义体系已逐渐成为人类进步的阻碍甚至生存的威胁。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于应对全球性挑战至关重要。卡洛斯在演讲中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并引用罗莎·卢森堡的相关论述,强调当今世界正面临严峻挑战,资本主义制度日益阻碍人类进步,并威胁人类生存。他表示,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贫困加剧、社会不稳定、环境破坏等问题中陷入困境,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在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和环境治理方面展现出更强的优势。他进一步强调,全球社会主义运动虽历经波折,但仍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中国在脱贫、科技、环保等领域的成就,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卡洛斯呼吁全球进步力量加强团结,共同推动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型。

    王莅副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的学科设置与时代要求”这一主题,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创新与实践。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设立为一级学科,2018年进一步设立本科专业,这一学科设置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创新。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的建设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构建整体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如何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法学、新闻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壁垒,实现协同发展。王莅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包括治国理政人才、学术领军人才和国际传播人才,旨在通过理论创新、学术规范和国际交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这一学科设置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

    罗杰·麦肯齐认为,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人中的传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他呼吁积极探索更多元化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利用现有的社会条件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以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形式拓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渠道。他还指出,传播马克思主义不应仅满足于解释社会现象,应帮助青年人更深刻地理解现实中的矛盾与问题。

    马慎萧副教授围绕数字经济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展开讨论。她指出数字经济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发展,牵动着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对于数字经济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吸收了西方左翼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讨论,例如“受众商品”概念成为研究“数字劳动”范畴的起点,“数字资本主义”成为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批判的先驱。进而她指出,当前的研究关注劳动过程中的算法控制和“制造同意”、追踪数字经济下劳动者的境况变化、剖析平台组织的多重面貌和垄断趋势、研判数字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等,这些构成数字经济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议题。

    菲奥娜·辛探讨关于如何向年轻一代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相关问题。菲奥娜深入剖析了当前世界格局下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资本主义剥削、帝国主义战争及社会不公等。她强调,新自由主义正在侵蚀人类社会的团结,而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能够为年轻人提供思考和变革的理论武器。此外,菲奥娜还特别提及中国、古巴、越南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并肯定全球反帝国主义、反殖民斗争的历史意义。她鼓励年轻人投身社会运动,推动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在讨论环节,大家围绕世界多极化趋势下“不平等交换”的发展、如何激发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热情、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英国的发展和传播遇到了哪些困难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研讨会顺利落幕。我们将继续发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对话,与世界共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08

2025-03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