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ew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Theory Based upon the MEGA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马克思理论新阐释)
课程代码:FD2524
开课时间:6月30日—7月16日,每周一、周三、周五下午14:00—17:30
授课地点:立德402
授课教师
平子友长(Tomonaga Tairako),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部荣誉教授,东京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马克思恩格斯历史考证版(MEGA2)国际编委,亲自编纂了MEGA2第4部门的部分卷次。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社会主义与现代世界》等。
课程助教
李东洱,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物象化、物化与异化三大核心概念为切入点,深入剖析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路径,彰显青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在方法论上的内在连贯性。课程聚焦资本生产力这一关键议题,深入探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如何借助“物象化—物化”过程达成融合。同时,揭示科学在这一进程中异化为物化资本,进而成为推动资本主义运转的重要力量。此外,课程还深入探讨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观念的演变,尤其关注其晚年对小农经济积极作用的新认识。这一转变体现了马克思对欧洲中心主义历史观的深刻反思与突破。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讨论、展示)+期末成绩(论文)
课程推荐语
本课程以马克思晚年研究转向为焦点,通过深入剖析物象化、物化与异化等核心概念,揭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内在逻辑,梳理其思想从青年到晚年的发展脉络。平子教授在文本文献研究领域造诣深厚,对马克思原著的解读精准独到、见解深刻。在他的悉心引导下,我们将深入研读文本,把握马克思的思想精髓。课堂上丰富的讨论与答疑环节,不仅能加深我们对马克思思想内核的理解,更能激发我们的思考热情,培养独立思考与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将有助于我们拓宽理论视野,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动态,深化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历史观的认知。
课程大纲与安排
第一节 物象化和物化
第二节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中的物象化—物化和异化
第三节 青年马克思的物象化—物化和异化
第四节 从资本生产力的角度看科学的资本主义特征
第五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第六节 马克思论前资本主义社会
第七节 马克思论哲学与实践
第八节 马克思论资本主义全球化
Classical Marxist Concepts and Contemporary Debates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及当代争论)
课程代码:FD2525
开课时间:7月1日—7月17日,每周二、周四、周六下午14:00—17:30
授课地点:立德1011
授课教师
保罗·理查德·布莱克里奇(Paul Richard Blackledge),英国伦敦南岸大学教授、政治科学学科带头人,著有《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社会和政治理论的贡献》(2019)、《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2012)、《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反思》(2006)、《佩里·安德森:马克思主义与新左派》(2004),同时兼任《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和《马克思主义研究》(Studies in Marxism)等杂志顾问、编辑委员会成员,是麦金太尔研究国际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acIntyrean Enquiry)的创始人和指导委员会成员。
课程助教
吴柯嘉,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向学生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代社会和政治理论以及哲学的主要贡献。本课程首先俯瞰他们工作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并概述他们对当时最重要的理论和政治思潮的综合: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随后,我们介绍马克思的一些关键概念创新,包括他对异化、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阶级、意识形态和国家的理解。最后,我们概述围绕“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的争论,特别关注辩证法问题,以及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将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工作的历史和知识背景、他们对社会和政治理论和哲学的最重要贡献以及马克思主义各个流派之间关于课程涵盖的每个领域的争论的主要轮廓。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讨论、展示)+期末成绩(论文)
课程推荐语
英语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是中国学生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的重要门径,布莱克里奇教授作为当代英语学界活跃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能够让我们直观和深入地了解国外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经典模式。本课程以社会政治理论和哲学的综合性学科视角展开,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诸多经典问题,呈现了一种带有英语学术气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解模式。布莱克里奇教授不仅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政治理论和历史理论等领域造诣颇深,而且乐于和中国师生交流。相信在他的引导下,同学们能够加深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认识,启发自己的学习和研究。
课程大纲与安排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二节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节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五节 社会基础:马克思的阶级概念
第六节 上层建筑1: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七节 上层建筑2:马克思的国家理论
第八节 马克思、恩格斯与辩证法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