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前沿讲坛系列之“海外学者讲坛” 第57期成功举办

    1.png

    11月14日上午9:00—11:30,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与研究》、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的国际学术前沿讲坛系列之“海外学者讲坛”第57期在人文楼80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卡尔-艾里希·福尔格拉夫博士(Dr. Carl-Erich Vollgraf)作了题为“恩格斯不来梅时期(1838—1841年)思想探究(下)”的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秀琴教授主持本次讲座,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云飞教授与王莅副教授担任评议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二级翻译刘佳老师担任学术翻译。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二级翻译姜颖老师等来自校内外的3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2.png

    首先,张秀琴教授对福尔格拉夫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肯定了福尔格拉夫博士“恩格斯不来梅时期(1838—1841年)思想探究”这一研究主题的创新点和影响力,并指出福尔格拉夫博士的上期讲座获得了学界广泛关注、引发了热烈反响。

    3.png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福尔格拉夫博士基于恩格斯在不来梅时期所创作的通讯、诗歌、剧本、画作及与他人的通信等各类文献材料,紧密结合德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氛围,继续对恩格斯在不来梅时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转变状态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深入探究了不来梅时期对恩格斯思想转变的重要意义。

    首先,福尔格拉夫博士补充还原了恩格斯不来梅时期日常活动的生活细节。通过恩格斯寄给妹妹玛丽亚及格雷培兄弟的信件、尤其是信件中所画的插画、文章《伍珀河谷来信》、以及报纸通讯等丰富的文献材料,福尔格拉夫博士详细叙述了恩格斯举办市政厅酒家宴会、定期参加商人协会“联谊会”、学习语言、读书写作、抄写商业信函等活动内容,丰富了恩格斯商业练习生时期的生活细节。

    其次,福尔格拉夫博士呈现了恩格斯不来梅时期对资本主义商业实践的观察和思考历程。其一,福尔格拉夫博士阐述了恩格斯第一次清算伍珀河谷宗教虔诚主义的过程,恩格斯批判了手工业者中的虔诚派教徒试图用宗教的神秘主义来美化自己的境况。其二,福尔格拉夫博士指出,恩格斯发现并揭示了重商主义背景下商业贸易的欺骗奥秘,表现为商业活动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贸易顺差,酒类消费品造假情况盛行。

    再次,福尔格拉夫博士深入探究了恩格斯不来梅时期的商业练习生经历对其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影响。福尔格拉夫博士认为恩格斯抄写商业信函的经历对于其经济学认知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商业信函的抄写,恩格斯得以在现实的经济状况中学习商业世界和海外贸易的知识,而不至于陷入脱离现实的抽象概念。福尔格拉夫博士指出,不来梅的商业经历使得恩格斯认识到商品流通过程的重要性,并触及到对商品价值的初步理解。更重要的是,恩格斯在这里形成了自己第一篇长篇经济学大纲《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基础。

    最后,福尔格拉夫博士强调了不来梅时期在青年恩格斯思想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其一,在不来梅,恩格斯抨击了宗教虔诚主义的伪善,找到了通往黑格尔的道路,完成了从虔诚的基督教徒到无神论者的转变。其二,正是在现实的商业实践中,恩格斯培养了环境研究的方法、确立了社会生活这个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形成了言简意赅的写作风格。福尔格拉夫博士将青年恩格斯和青年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做了对比,他认为与青年马克思采取抽象的法学视角来观察社会活动不同,此时的恩格斯主要采用了环境研究的方法,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其三,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为其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因此,福尔格拉夫博士反对将恩格斯辍学经商的这段经历看做“一段失去的时光”,而应将其视作恩格斯思想转变的重要一环。

    4.png

    在评议环节,张云飞教授认为,福尔格拉夫博士完整呈现了恩格斯在不来梅时期的生活工作活动和个人兴趣等细节,这种呈现对于完整把握恩格斯思想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第一,恩格斯在自己的商业活动中,积累了经济学的知识,这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理论创造做了准备。第二,这一时期的恩格斯的研究方法类似于田野调查,区别于马克思从繁杂文献中抽丝剥茧的学理分析;第三,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2卷的文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释和来源补充。

    5.png

    王莅副教授向福尔格拉夫博士表示了感谢,他表示福尔格拉夫博士的讲座具有内容丰富的电影画面感,并从四个方面表达了所受启发。第一,自从2018年和202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来,德国学者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上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福尔格拉夫博士在这方面是一位重要代表。第二,福尔格拉夫博士提到的“双重生活”这个重要概念,对于重新理解恩格斯的思想提供了重要视角,即需要注意其现实生活对于理论的滋养或者支撑的作用。第三,讲座主题蕴含了福尔格拉夫博士的理论关切,即恩格斯的练习生生活对于他的经济学思想的萌生,特别是后来对经济学的批判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支撑。第四,福尔格拉夫博士在本次讲座中从严谨的“经济学理论家”到生动的“故事讲述人”的身份转换,体现了深刻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6.png

    张秀琴教授向福尔格拉夫博士提出两个问题:一是福尔格拉夫博士对于所提到的“不来梅时期的恩格斯已经开始走向黑格尔”的判断依据;二是恩格斯不来梅时期从业实习和曼彻斯特时期的经历相比,有哪些共同和不同之处。

    针对这两个问题,福尔格拉夫博士逐一做出回应。福尔格拉夫博士首先阐释了自己研究不来梅时期的原因是恩格斯这个时期对经济的观察,类似于现在的国际贸易往来,体现了恩格斯区别于马克思的关注点。

    针对第一个问题,福尔格拉夫博士表示,由于没有手稿留存,无法直接证明此时的恩格斯找到了通往黑格尔的道路,只能从他与其他人的通信中判断。其一,在写给格雷培和玛利亚的信中,恩格斯不停地在讨论他对天主教教义的质疑。其二,这一时期的恩格斯还结识了黑格尔的学生,在交谈中恩格斯发现无神论更符合他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包括虔诚主义)的批判,他们的思想是契合的。其三,恩格斯发现黑格尔的思想可能更能阐释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不过,恩格斯在不来梅时期没有时间去完整研究黑格尔,这一工作直到他在柏林服兵役时才开始。

    针对第二个问题,福尔格拉夫博士认为,虽然不来梅没有曼彻斯特发达,但是两个城市中工人受压迫的状况是相似的,并且曼彻斯特的工人受压迫程度更深。恩格斯在不来梅观察到工人阶级的悲惨状况,却无法深入去研究,因为不来梅是一个贸易城市,而对工人阶级的研究还要到工业城市去观察。此外,福尔格拉夫博士还指出了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关注的共同问题与不同角度。这个时期的马克思已经开始关注到摩泽尔地区的葡萄种植者的生活状况,这一点是和恩格斯有重合的。但二者的差异体现为,马克思是从犹太商人的视角认识葡萄种植者,缺乏对他们真实的处境和情况的了解;而恩格斯却是在更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即观察到轮船的甲板上挤满了迫于生计准备出国的摩泽尔地区的葡萄酒种植者而对这一现象展开分析。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同学就“怎样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之前,两人在历史观和经济学方面的差别”问题请教福尔格拉夫博士。福尔格拉夫博士认为,恩格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要高于马克思,因为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就曾摘录了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相较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总是具有超前性,关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过,福尔格拉夫博士也补充说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同时,他与恩格斯的分工明确,马克思专注于对资本主义体系进行深入的整体分析,而恩格斯则致力于理论的宣传工作。

    7.png

    最后,伴随着热烈的掌声,讲座“恩格斯不来梅时期(1838—1841年)思想探究(下)”圆满落幕。

    8.png

19

2024-11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