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第二十七期主题经验分享会在人文楼800会议室顺利举办。
本期就业分享会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届硕士校友毛志浩、2016届硕士校友董雷为在校同学们分享求职经验,助力马院学子的生涯规划。学院团委书记李晓雨出席,分享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职业发展部汤旻瑶同学主持。
毛志浩首先详细介绍了编辑的就业范围和职责。他指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教材工作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编辑的工作十分重要。出版社行业目前的走向是市场化,即由事业单位向国有企业转变,并出现集团化和数字化转型的趋势。随后,毛志浩向师弟师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就业经验:第一,要端正心态。虽然现在的求职压力很大,但身为人大马院的学子,在求职时要具备基本的学校自信和专业自信。第二,要练好内功,发展自身的硬实力。由于编辑与作者的界限较为模糊,因而编辑工作特别重视文字功底。毛志浩建议大家在平时要沉下心来完成好课程作业,整理自己的成果并进行发表,既要读好基本理论类的刊物和著作,也要结合课程进行自我思考和写作。第三,要写好简历。可以根据单位需要量身定做,弹性化修改自己的简历。各个单位的笔试考察的主要是写作技能,可以通过坚持练习公务员考试的申论来磨练自己的写作能力。第四,展示好自身形象。在面试中,语言表达、精神气质往往会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因而要练好内功、做好形象表达,并且要注意准时,坚决不能在面试中迟到。
董雷以“你何时准备好远行”为主题,分享职场经验。第一,是否准备好在自省节制中见天地,也见自我。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命题,我们要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自觉主动扛起责任,心怀“国之大者”,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做事,逐渐找到自我。第二,是否在掌握节奏中见繁华,也见寂静。工作清闲时要将时间交给书本,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养成保持学习的习惯,警惕闲余时间过度娱乐的情况。第三,是否在生发节气中见柔指,也见风骨。在坚持原则底线的同时,也要在工作中协调好与领导、同事、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让既保初心又谋长远。面对重大安全问题(包括意识形态安全、生产安全等),一定要坚守原则底线不动摇。第四,是否准备好在触底节余中见勇气,也见耐力。年轻干部在成长路上难免会遭遇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困境,会出现理想与现实存在落差的焦躁。董雷建议要涵养“但行前路莫问东西”的定力和勇气,正确地看待境遇流转,培养打破确定性、在未知中深耕的职业韧性。第五,是否准备好在起伏节变中见无常,也见感情。职场永远充满变数,包括岗位调整、团队重组、改革转型等,比成功更珍贵的是同事们在一起共事时的默契、在受挫时的相互扶持、重逢时的相视一笑,这才是职场中最难得的东西。
分享环节结束后,毛志浩和董雷进一步同大家深入交流,细致解答了同学们关心的问题以及听取经验分享中产生的疑惑,并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李晓雨老师对两位校友真挚的分享表示感谢。她指出,出版行业逢进必考,一定要锻炼好自己的笔力,建议各位同学结合自身的情况去做一些提升个人能力的准备工作,在机会到来时及时抓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研究生会将在学院团委指导下,持续推出“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主题经验分享会,邀请各行各业优秀校友分享求职经验,为毕业生求职提供有力保障,为社会发展贡献人大马院的力量。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