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骥新成丨淬炼青春铸军魂 矢志争先启新程——马院2025级本科生军训圆满结束

           天穹浩荡,旌旗漫卷,军歌嘹亮贯长空。历经两周如铁似火的淬炼,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本科新生圆满完成了各项军事训练任务,于金秋时节郑重交付青春的又一页壮志答卷。清冽的秋风吹拂过辽阔的训练场,晨光晚霞依次为年轻的轮廓镀上金辉,流淌的“人大红”与挺拔的“橄榄绿”相遇、交融、辉映,一代“人大人”的先锋本色,便在这里被深深镌刻;一代“马院人”的理想信念,便在此间愈发铮铮。让我们跟随镜头,循着光与影的轨迹,共同回望这段被汗水照亮、被呐喊激活的军训生活。

    图片


    凝心聚力练精兵,淬火成钢塑军魂

    时光回溯至8月24日夜——那是同学们融入集体的初夜。满怀憧憬与激情的同学们,正式开启为期两周的军训篇章。他们在每一个清晨迎朝阳而立,在每一个夜晚伴星月而归。他们于炎炎烈日下站出挺拔的松姿,于浩浩长风里喊出震天的口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训练场上,英姿焕发。同学们笃定方向,擒敌、打靶、挥拳、舞棍,每一式皆灌注全力。“军绿色”是国旗下踢出正步的坚定身影,是怀揣热忱汇聚成“汉字方阵”的青春之阵,是匕首操和擒敌拳中凌厉出击、拳风飒沓的果敢姿态,也是匍匐前进中不惧尘土、意志如铁的生动写影。拔河赛场,他们紧握长绳、咬紧牙关、足抵大地——那一刻,所有人的信念拧成一股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微信图片_20250912234543_56_135.jpg

    微信图片_20250912235520_12_486.png

    微信图片_20250912235340_11_486.png

    微信图片_20250912235525_13_486.png

    成长路上,师长相伴。9月5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朱岩,纪委书记马慎萧,团委书记李晓雨,党务秘书赵景序和学生代表江楚玥、韩亚格来到训练场,为同学们带来真挚的慰问与鼓励。老师们与2025级本科生亲切交流,鼓励大家在军训生活中强身健体、砥砺前行,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今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做好准备。师长的关怀,为这段迷彩岁月注入了温暖底色,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集体归属感与前行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912235534_14_486.png

    微信图片_20250912235539_15_486.png

    微信图片_20250912235546_16_486.png

    微信图片_20250912235552_17_486.png

    信念所向,先锋本色。我院学生所在连队在军训各项活动中团结一心、奋勇争先,最终荣获了“优秀连队”的称号。这份荣誉凝聚着每一位同学的汗水与信念,彰显出马院学子团结拼搏、矢志争先的集体风貌,和一马当先、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图片


    行走课堂溯初心,薪火相传明志向

    身体在淬火成钢的锻炼中塑造军魂,精神也在行走的课堂中得以升华。同学们在开学第一课和新生入学教育讲座中深入了解校史、明确校规校纪、接受国防教育,增强了大家对“人大人”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8月27日,同学们离开校园,走进人民日报社,在“政治家办报”的光荣传统和“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职责使命中触摸时代脉搏、感知思想伟力。9月2日,同学们观看了话剧《陕北公学》,他们体悟人民大学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的光荣历史,感受着“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的精神力量,被革命青年“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而奋斗的先锋精神深深触动,决心用实际行动继承好中国人民大学的红色基因,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8月25日,同学们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他们从历史的苦痛中汲取力量,理解了“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深刻内涵。9月3日,同学们集体观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他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目睹“钢甲洪流滚滚向前,战鹰编队划破长空”的盛况,坚定了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在本次军训闭营式上,全体军训学生向学校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的94岁高龄的冯景源教授、93岁高龄的龚维丽教授两位老战士代表致以了崇高敬意。其中,冯景源教授的革命经历和研究生涯尤其深深地感染了同学们:

    图片

    冯景源,1931年3月出生,河北景县人。1945年,14岁的他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做过民兵指导员、小学教员、土改小区书记,后就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研究班。

    冯景源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先后担任中国科技大学马列教研室哲学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列研究所教研室主任,后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研究》《新视野——〈资本论〉哲学新探》《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史纲要》《人类境遇与历史时空: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史论纲》。1996年8月,光荣离休。

    冯景源教授是我院教师的楷模。他不仅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在少年时代就参与了革命,还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的身份深耕理论,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院2025级本科生决心继承和发扬好冯景源教授的革命精神和研究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坚持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传播贡献新的力量。请榜样放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之路上,有我们!


    青春感言抒壮志,砥砺奋进话成长

    迷彩褪去,感悟长存。这段军训时光在每一位同学心中都刻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来自九位新生的真切感言,它们或激昂、或温暖、或深邃、或坚定,从不同角度诉说着共同的成长与蜕变——


    回望军训的这段日子里,清晨,阳光,雨露,欢呼,汗水挥洒的操场彰显着青年无限朝气,信仰滋养的心灵更加蓬勃生机。青春的概念不再模糊,热血的定义愈发清晰,新生的希望降临在那群一往无前、向阳而生的青年身上,光芒四射。

                                                                                                                                                                                   ——刘珅瑜

    军训,让我在全新的环境里收获一份归属感。操场上的歌声,学院老师的慰问,连队里的相视一笑,都让我听见冰融化的声音……

    ——辛怡萱

    军训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艰苦奋斗是青年的必备品质。训练固然辛苦,但每当想到陕公前辈们克服物质的贫瘠与时局的严峻而一心抗日救国,我便感到当下的疲惫微不足道。

    ——薛子凡

    参加擒敌拳方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体验。我们在拳法中打出气势,在踢技中见真精神。拳脚间,道尽青年的担当。

    ——王芊雨

    军训里,走分列式时脚步声与心跳同频,才懂何为纪律与协作;听奥运冠军聊低谷时的坚持、师哥师姐讲支教的温暖,更见榜样微光;陕北公学话剧中“中国不会亡”的呐喊,让我读懂信仰的重量,也更惜当下的青春。

    ——王媛媛

    能被选入国旗班并担任标兵,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闭营仪式上出色完成“标兵就位”任务,这不仅是对个人素质的考验,更是对陕北公学革命传统的赓续和马院人“一马当先”先锋品格的践行。

    ——张书恺

    在开学典礼上,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明白了“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深刻内涵;在《陕北公学》的话剧中,我又触摸到了“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的光荣校史。希望在今后的大学生涯中,我仍然可以带着这份收获充满热情地投入学习与生活中。

    ——宋岳娜

    军训锤炼意志,校史启迪初心,安全警钟长鸣。两周以来,我们经过汗水的浸润,步伐更显坚毅,信念愈加坚定。

    ——黄沙桐

    这场身体与意志的淬炼提高了我们的身体素质,也将坚韧刻进了我们的青春,为我们的大学生活扣好了第一粒扣子。

    ——李瑞荃


    循历史薪火,他们从陕北公学“中国不会亡”的信念中汲取力量;承英雄风骨,他们在赵一曼家书的字里行间读懂“为国牺牲”的铮铮誓言;赴时代征程,他们将“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的时代嘱托融入血脉;书青春答卷,他们用迷彩岁月践行“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使命担当。

    今日淬炼已成青春锋芒,此刻奔赴即是家国山河。这段浸润着汗水与信念的迷彩篇章,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新生成长路上永不熄灭的火种。他们必将以矢志争先之姿,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实事求是的脚步丈量时代,用不负人民的初心书写未来,真正成长为让党放心、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图片

11

2025-09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