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伟人足迹,品湖湘文化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本科生赴湖南开展专业实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之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本科生培养方案,组织2021级本科生于2024年6月15日至6月22日前往湖南湘潭、韶山和长沙开展集体专业实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谭清华、2021级本科班班主任侯耀文、专职辅导员陈诗灵、厉文欣四位老师的带领下,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班19位本科生参加了本次专业实习。

    循伟人足迹,品湖湘文化,本次专业实习旨在充分利用湖南的红色教育资源,在探寻伟人故里、瞻仰革命旧址、重温党史历程的过程中,增进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光辉历程的了解和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体悟。同时,通过和湘潭大学、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交流访学,同学们能够提高学科认同、增强专业情怀、开拓学习思维、坚定深耕决心。

    湖南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孕育了无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赴汤蹈火的革命先锋。专业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瞻仰毛泽东、彭德怀、刘少奇、陈赓等伟人的故居与纪念馆,在滴水洞、新民学会等革命旧址和橘子洲、岳麓山等红色景点开展现场学习,重温波澜壮阔的湖南党史,缅怀风云际会中的英杰楷模。在和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的交流中,两校师生就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习心得进行深入的交谈,师生一行还参观了湘潭大学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聆听了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承的专题讲座,对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建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6月16日下午,专业实习启动仪式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培养研讨会在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佑祥,副院长杨小军、张海燕,党委副书记李伏清,教师谢辉元、潘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谭清华,团委副书记陈诗灵,党务秘书厉文欣出席活动。

    会上,双方师生代表交流发言。

    6月17日上午,实习团队师生聆听了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平教授所作的《红色文化与红色基因传承》专题讲座。刘建平教授从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及特点、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和发展、湖南红色文化资源等方面阐述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刘建平教授强调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在于四个“信”——强化理论信仰、强化道路信心、强化精神信守、强化力量信从。通过对红色文化深度挖掘、提升品位、加强利用,以达成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创新。刘建平教授还演唱了几首湖南民歌,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有歌声、有笑声、有掌声的讲座,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随后,实习团队在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海燕教授的带领下前往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专题展进行现场学习,并参观了湘潭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这一实践教学基地是全国最大的以“四史”为特色的360度虚拟仿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纪念馆等多个党史教育场馆的虚拟仿真资源。团队师生在全景式、高还原的场景中学习了党史知识,沉浸式体悟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

    6月17日下午,实习团队来到韶山,前往毛泽东铜像广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同志故居和滴水洞调研学习。毛泽东铜像广场周围青松掩映,群山拱护。广场上的毛泽东铜像通高10.1米,象征着10月1日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铜像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巍然挺立,再现了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团队师生向铜像深深三鞠躬,并向铜像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

    随后,团队来到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通过几场专题展览深入体悟毛泽东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遗物展,通过一件件毛主席用过的物件,体会一代伟人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缅怀其艰苦朴素、无私奉献、与人民共忧乐的崇高风范;毛泽东诗文书法展,欣赏毛主席的诗词、文章、题词、批注和书法,感受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独领风骚、开一代新风的诗人、著作家、书法家在毛主席身上的统一;毛泽东一家六烈士展,学习毛主席一家六位亲人舍小家为大家,奉献、牺牲的英勇事迹,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实习团队还先后来到毛泽东同志故居和滴水洞进行现场学习。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韶山村土地冲南岸上屋场。从出生到1910年外出求学,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十七年。故居内分为堂屋、卧室、厨房、农具室等,陈列着家具、农具和生活用品,展现了毛泽东早年的生活环境。在瞻仰故居的过程中,同学们得以深入探寻一代伟人的成长轨迹。

    滴水洞位于湖南韶山西部的峡谷中,1966年6月,毛泽东南下视察到韶山,曾在滴水洞一号楼住了11天。团队师生置身毛主席当年使用过的办公室、卧室、会议室,聆听主席在此办公和生活的故事,感悟毛主席心系国家和人民的情怀,和对家乡韶山的深沉眷恋。

    6月18日上午,团队来到位于湘潭县乌石镇的彭德怀铜像广场。广场位于乌石峰下的卧虎山,铜像中的彭德怀身着元帅服,威武挺立,再现了他作为一个功勋卓著的军事统帅横刀立马、决胜千里的雄姿。师生沿百米长梯拾级而上,一起向彭德怀同志铜像深深三鞠躬,表达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无限敬意和缅怀。广场旁边,便是彭德怀纪念馆,与铜像遥相呼应。在这座充满楚湘神韵的纪念馆中,师生学习了彭德怀元帅立志救贫、投身革命,横刀立马、决胜沙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富国强兵、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生平事迹,领略彭德怀崇高的政治品格和人格风范。

    彭德怀故居位于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彭德怀投身革命后两次回家乡时曾在这里居住。置身于这座具有典型江南风味的农舍,团队师生对彭德怀元帅伟大、光辉、战斗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

    当日下午,实习团队来到陈赓故居和韶山烈士陵园。在湘乡市龙洞镇泉湖村,一处灰墙青瓦的建筑,依山傍水,古朴别致。这里就是开国大将——陈赓的故居。故居再现了陈赓少年时代的成长环境,以大量的史料陈列展现了陈赓的传奇一生。随后,团队一行来到韶山烈士陵园,缅怀包括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的六位亲人在内的韶山一千七百多位革命烈士。师生聆听了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献身的六位亲人的事迹,并瞻仰了六亲台铜像。“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团队师生无不被穿越时空、直指人心的革命精神打动,纷纷表示要高擎英雄旗帜,弘扬英雄精神,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6月18日晚上,实习团队来到“红五星”主题剧场,观看了《最忆韶山冲》大型室内舞台剧。演出包括乡水情、求索、秋收起义、守望、十送红军、遵义霞光、长征、换了人间八章,生动再现了毛主席的亲情之路、励志之路、求索之路、奋斗之路,全景展现了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光影矩阵舞台”沉浸式地感受“诗与音、光与影”,仿佛穿越时空,在历史长河中与壮志踌躇的毛主席,与无数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同频共振,感受他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坚定信仰和奋斗精神。“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最后,同学们与其他观众起立齐唱《东方红》,演出在歌声中落下帷幕。

    6月19日上午,实习团队前往刘少奇故里进行学习。作为同学们在全国独一无二的伟人故里“金三角”追寻伟人足迹的最后一站,刘少奇故里包括刘少奇同志故居、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和刘少奇铜像广场等。团队师生首先来到刘少奇铜像广场,向刘少奇铜像深深鞠躬,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伟大精神。随后,同学们前往刘少奇纪念馆、刘少奇故居,重温红色革命的起源和艰难历程,聆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人故事,真实而深刻地体会到中国革命领袖艰苦奋斗、勇敢无畏的精神以及我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6月19日下午,实习团队来到湖南雷锋纪念馆,追寻雷锋成长的道路,感悟雷锋精神。展厅分为“平凡的人生”“伟大的精神”“永远的榜样”三部分。雷锋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其伟大之处就在于雷锋精神。在对雷锋事迹的学习中,师生对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意识。

    随后,团队一行人来到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这里,同学们瞻仰了毛泽东当年居住的宿舍、学习的教室等地点,并聆听了讲解员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史和毛泽东求学经历的介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南宋时期的长沙城南书院,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毛泽东在此就读时,一方面注重阅读有字之书,勤学求索;另一方面注重学习无字之书,积极投入社会实践,创办夜校、发起工人运动,为后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奠定了基础。青年毛泽东所表现出的勤学善思、求真笃行的精神品格和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6月20日上午,师生团队来到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湖大马院师生进行了热烈友好的交流。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近副教授首先对实习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之后,双方就各自的人才培养、学院工作、办学特色等进行了介绍和沟通。班主任侯耀文老师从注重经典著作研读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角度介绍了人大马院的人才培养特色,陈诗灵则介绍了学院团委工作的基本经验,厉文欣老师分享了学院党务工作的相关情况。最后,21级马理班本科生杨子扬和李金倩分别从学生工作经历和综合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分享。天下马院是一家,双方学院都高度肯定了本次座谈会的意义,并希望在未来进一步加深合作和交流。

    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来到岳麓山脚下的岳麓书院进行学习调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创建于北宋,历元明清各代,至今仍然兴学不辍。毛泽东当年曾在这里学习过一段时间,他推开自己卧室的窗户就能够看到书院悬挂的“实事求是”的匾额。可以说,书院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了毛泽东的思想。走进岳麓书院,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弦歌不辍,学脉绵延,令人肃然起敬、心生向往,堪称“千年学府”之美誉。

    6月20日下午,实习团队告别了湖南大学马院的师生,来到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瞻仰了会议旧址,惊叹于朴素的民居堂屋却发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建党先声。此后,同学们前往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陈列馆学习,了解了新民学会的创立背景、学会宗旨、斗争实践、建党贡献和历史地位。“济济新民会,风云一代英”,从二十八画生嘤鸣求友记到岳麓山下“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铿锵之音,从《湘江评论》宣传新思想到“张毒不除,湖南无望”的驱张运动,从参与早期建党工作到提出“向外发展”的方针,新民学会以昂扬姿态投身中国革命与建设,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进行了艰辛而富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近代历史中书写了属于湖南、属于青年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历史的长河中,新民学会是短暂的,但是人们对它的瞻仰、学习是永恒的。”同学们在实地探访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体会新民学会求真求实、勇于革新的精神风范,从而更加严格地审视和要求自己的精神面貌。

    6月21日上午,实习团队来到橘子洲头。遗憾的是,由于防汛要求,橘子洲头未能开放,大家只能隔岸瞻仰坐落于橘子洲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此雕塑以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突出表现了青年毛泽东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形象,为同学们呈现了别具一格的视觉盛宴。

    随后,同学们在烈日相伴下走进了“清水塘22号”的红色传奇:1921年10月,毛泽东和何叔衡成立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继而在1922年5月前后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区委机关设在长沙老城区的东北郊的一幢私宅。这里农舍简朴,环境清幽,因房前横着上下两口大水塘,故而被称为“清水塘”。在清水塘,毛泽东领导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开展的湘区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使湘区成为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正是在这里,毛泽东和杨开慧度过了难忘且珍贵的一段家庭生活,包含着小家大国的革命柔情。

    接着,同学们前往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开展现场学习。馆内丰富多元的历史陈列再现了1919年以来中共长沙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璀璨历史:长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在思想上、组织上、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峥嵘岁月里,长沙浴血奋斗、戮力同心,历尽了苦难,创造了辉煌;建国以后,长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激情进发中曲折前进,各级党组织在艰辛探索中砥砺前行;逐梦新时代,长沙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学院的精心组织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生专业实习圆满完成。湖南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倾听了中国共产党人孕育力量、志存高远的建党先声,亲历了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践行使命的峥嵘岁月,见证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高歌猛进的逐梦华章。在这次红色记忆的追寻之旅中,同学们聆听红色故事、体悟革命精神,深刻铭记水深火热、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真切缅怀鞠躬尽瘁、赴汤蹈火的伟人先锋,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基因,体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挽救国家危亡为己任,一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创立了丰功伟绩。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风华正茂、初心如炬,应当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踔厉奋发、历练成长、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书写浓墨重彩的青春华章!

03

2024-07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