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英才”:学习有“亮点” 理论有“温度”

    中国人民大学“青马英才”项目是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学校有关文件的相关要求,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专业领域综合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第一期自开展以来成效显著,通过组织项目成员开展专题学习、社会实践、网文撰写、国际交流等活动,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着力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校内外拥有广泛影响力。2018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校报第1649期对“青马英才”一期项目进行专题报道,讲述一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第二期“青马英才”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学员选拔工作已经启动,欢迎同学们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报名参选。

    北京的冬天,寒意袭人,但中国人民大学“青马英才”厚重人才支持计划的成员们真切感受到了基层党员学习十九大理论的如火热情。这群年轻的学子,第一次走出课堂,做起了“先生”。在北京的大红罗社区、景山社区、西四北社区、后海西沿社区、护国寺社区,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新思想送进了社区。

    扎根理论,关注现实

    “用理论透析热点动向,这句话吸引到我了!”谈到报名时的想法,青马学员赵萌琪说,“平时对文本性、学术性东西学习的很多了,但如何把理论切入到当下的社会热点中,真的挺有挑战性的。”令她感到意外的是,有近百名同学提交了“青马英才”的报名申请。投简历,笔试、面试,层层筛选,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她走到了最后,成为首届“青马英才”的成员,踏上了一段难忘的求学征程。

    (青马学员赴外交部旁听例行记者发布会)

    2016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动了“青马英才”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25名来自各学院的“热爱理论,关注现实,能说会道,素质全面”的“青马英才”的身后,站着一支拥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学术创新思维的“伯乐”团队。一系列选拔走来,25名青马学员的表现与几位“伯乐”的期待越来越贴近,“指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进行社会实践,走出国门开拓视野,唱响时代先声,是我们最初同时也是最为深切的期望”,指导老师张晓萌这样解读计划的初衷。一年多来,凭借团队力量,“青马英才”成员扎实学习、精耕细作,终于花开芬芳、硕果累累。

    赳赳青马 迤逦而行

    “青马英才”的微信公众平台“赳赳青马鸣”经常通过“经典品读”栏目推送经典理论作家的文章节选,动动手指随时可见,把原著有效植入青马学员们的学习和生活。学习原典枯燥无味?那就来读一读《马克思主义使用说明书》吧!在原典之外,每一学期“青马英才”都会为学生购置阅读书目,这些书经过几位指导老师的细心挑选,并附有学生们的读书感想和反思。

    在最近一次读书会中,大家一起重温了《信仰人民》这本著作。同学们学习了基层治理的理论前沿,以“问题意识”透析当下中国的国情现状,从刚刚召开的十九大出发谈党的建设如何与依靠人民紧密相连。一场读书会下来,同学们掌握了比原著更加“厚重”的知识。

    (青马参观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而对指导老师们来说,学习不仅仅止步于知识,培养“青马人”的学术追求更加重要,“知识永无止境,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去研究不同的具体领域,步步为营。但决不能忘记,一个学者要有着一个学科的终极关怀,那是始终指引他在学海中潜行的方向——不能被细碎的学术问题吞掉自己的初心,”这是每个指导老师的共识。

    理论学习之外,指导老师与学校领导各显神通,带来各种“干货满满”的讲座,或纵横捭阖,溯回千载,为青马学员们揭开公文写作的“前世今生”;或详尽分解摄影技巧,让摄影这项技能变得好玩又不神秘……青马学子与更多的技能知识“亲密接触”,写文章,办讲座,玩转单反,运营微博,青马人的求学之行,从不局限于理论的学习,只有更多地拓展技能,才担得起“厚重”这一追求。

    下马看花 以身践行

    一年以来,青马学员的足迹遍布西柏坡、正定、井冈山、上海等地,在一大旧址、南湖红船、巍巍井冈留下了研学践行的身影。“我们这一群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书生,也该暂且离开高耸的象牙塔,上一回革命的、英雄的、光荣的‘山’”,青马成员何成云来到井冈山时如是说。参观博物馆,亲赴崇山峻岭,在实物、图片与文字中,在见证三湾改编的大枫树下,青马学员听取老红军后人何继明少将讲述毛泽东的武装斗争与政治建军智慧,将军告诫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们要不忘来时路。满天繁星,山水为幕,六百井岗儿女,将井冈山宏阔的斗争场景展现眼前,带领青马学员诉说着昨日的历史——刀光剑影,炮声雷动,背井离乡,为了理想血洒疆场。在思想汇报中,信仰、英雄、责任这几个词成为他们提及最多的关键词。重温革命历史,唤醒红色心跳,青马人一直在路上。

    (在井冈山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

    走访参观不仅仅让青马学员增长了见识,更让他们懂得主动深入社会和基层,在实践中给出青年人的理性思考。2017年6月,青马学员张天宇来到新疆,以一篇《新疆观察:在这里,理解美好和无奈》记录了自己的感悟,细读下来,不仅展现了一个青年对新疆的直观感受,也让读者对新疆过去的种种误解有了客观判断。“纸上谈来终觉浅”,张天宇这样评价自己的文章,“大学教会我不人云亦云,如果恰好有机会亲临其境,那么带着既有的认知与亲历亲见相比较,对自己的判断更负责,才能让文章更接地气。”

    唱响青年“正能量”

    “回应社会诉求,回应人民期望,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关起门来做学问”,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在项目启动时对大家寄予的期望,青马学子将视角投向时刻都在变换的社会热点。“罗一笑事件”在网络沸腾、众说纷纭之际,青马学员崔学芳、安丽梅撰文发声“善良没错”、“与人为善并非艰难的选择题”,坚守事件反转变换中的“善良”阵地;美国大选结果出乎意料之际,青马学员杨超然撰文反思西方民主的“黑天鹅”事件,重拾西式民主的一地“鹅”毛。通过公众平台“赳赳青马鸣”,青马学子笔耕不辍,坚持贡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的思考。

    (青马学员赴基层社区宣讲)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青马学员们虽只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却已经能够走出校门,挥斥方遒。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青马英才成员牢记使命担当,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宣讲团先后前往北京市基层街道社区进行理论宣讲。在这一过程中,安丽梅同学还当选北京高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士生宣讲团副团长,她说:“认识新矛盾,理解新时代,从一个吸收知识的聆听者突然转换成讲授者,并非易事,在宣讲的过程中我感受更多的是作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价值感、成就感。”而“青马英才”这支年轻的理论研学团队,也因为从青年角度解读十九大精神的独特视角而获评“百校千组学讲行”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习小组称号。

    (社区党员群众认真聆听宣讲)

    时光荏苒,25匹小马彼此相伴已有一年,在长期的团队活动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5名成员来自9个学院本硕博三个年级,专业各有特色,思维各有所长。“青马英才”给这群年轻人带来了许多改变,赵萌琪说马克思主义专业背景一度让她在人际交流中缺乏自信,“但看到‘青马英才’的活动遍地开花,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我有了更多的专业自信!”奔走调研的漫漫长路,因为有他们而不再辛苦。每一次述评会,一期项目负责人、时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吉昌华都会让大家“照照镜子”,反复对照自己的文章指问题。“多看多读,一篇好的文章写出来,接地气,才有吸引力!”

    “实事求是,立信立言”,首批“青马英才”正在成长为政治立场坚定、学术水平较高、文字能力扎实、有重要影响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而言,“青马”再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是一股怀抱理想、不负青春的精神。他们目光灼灼,步伐坚定,唱响青年“好声音”,弘扬时代“正能量”。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