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青年愿景”主题交流会成功举办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发生深刻变化

    如何塑造好中国形象 讲好中国故事

    让世界了解中国 听懂中国

    是理论宣讲走向世界的重要课题

    看博士生宣讲团的最新尝试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多元路径,发挥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年力量,11月15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承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青年愿景”主题交流会在人文楼800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会议采取全英文形式,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等学院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数十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相聚一堂,共话青春梦想,共叙使命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岩,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张晓萌,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李晓雨出席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宣讲团指导老师夏璐,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宣讲团指导老师陈明琨担任评议人。会议由博士生宣讲团常务副团长周鼎主持。

    朱岩在代表学院致辞时指出,本次主题交流会系首次采取全英文形式的青年沙龙,为拓展理论宣讲路径、开辟国际交流前景提供了新思路,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尝试。学院将持续聚焦青年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持续探索相关活动的模式创新,挖掘和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厚、外语交流能力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汇聚新时代青年力量。

    朱岩老师致辞

    博士生宣讲团团长肖敏淇作为承办方代表发言。她表示,此次活动有助于拓展我校青年的国际视野,充分凸显青年理论宣讲活动的创意和新意,在为同学们提供外语学习和交流机会的同时,也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故事探索多元方式,以青年之声讲述青春中国。

    上半场主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更美好世界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and a Better World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博士生张潇梦以“The CPC with a Global Vision”(胸怀天下的中国共产党)为题,围绕“坚持胸怀天下”这一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中国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生刘月红以“Marxist World History Thought and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昭示了历史演进和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生胡广慧以“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认同)为题,指出尽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于文化、价值差异等原因而面临不同声音,但其实践已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对外政策的窗口,将持续为解决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生王婷婷以“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a's Human Rights Philosophy in the New Era”(新时代中国人权理念的国际传播)为题,指出中国人权理念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思想指引,其“天下为公”的思想底色与西方人权理念具有本质差异,对外人权话语体系的完善将推动该理念的国际传播取得更丰硕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博士生熊市伟以“World Politics and the Logic of Heterogeneity”(世界政治与异质性逻辑)为题,揭示了资本主义敌我二分的国际政治理念蕴含的是同质性逻辑,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实践则立足于多元化、异质性逻辑,有助于建立起公平正义的世界政治。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博士生黄睿群以“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with Youth”(以青春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青年要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活力,向世界传递青春中国的形象。

    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唐麟翔以“From English literature to interpret the ideology of ‘maintaining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he ecocriticism short story Rip Van Winkle by the American novelist Washington Irving”(从英语文学的视角解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美国小说家华盛顿欧文的生态主义批评小说《瑞普·凡·温克尔》为例)为题,从多方面解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彰显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

    上半场发言结束后,夏璐对七位同学的主题发言作点评。他认为,此次活动是交流分享英文宣讲经验和技巧的难得机会,并针对七位同学的发言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首先,同学们在宣讲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宣讲技巧和文字提炼,也要注重增强互动性,使发言主题更明确、观点更鲜明、重点更突出;同时,要更好融入案例分析,在情境的比较中展现案例分析的多元视角,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优势。

    夏璐老师点评

    下半场主题

    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青年使命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Mission of Contemporary Youth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生王菀渟以“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hina in the New Era”(新时代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为题,从多方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形象地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的问题,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牢把握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勇于尝试,汇聚微光,点亮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本科生侯翔元以“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视野)为题,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回顾,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强调这一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目标也不断更新。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生董祥瑞以“Take the Modernization road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ity and Nature”(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为题,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生张佳宁以“From Poverty alleviation to Common Prosperity: The vivid practice and world significance of the CPC's anti-poverty”(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的生动实践与世界意义)为题,以亲身调研陕西省汉中市红星村、镇巴县三湾村的特色脱贫道路的经历为例,强调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坚强领导与实施精准脱贫方略,并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贫困实践的世界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生王明东以“The World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为题,从六个方面指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重世界意义,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证明了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生殷梦霞以“The ‘Relay Run’ of Chinese Youth in the New Era”(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接力跑”)为题,通过扶贫、航天、抗疫等经典案例,指出无论是在传统领域还是在创新领域,新时代青年正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努力拼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而接续奋斗。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李江以“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Form of Human Advancement with the Power of Youth”(以青年力量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题,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的更加协调、开放、公平的社会新形态。青年富有勇于尝试、敢于创造的精神,将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下半场发言结束后,陈明琨对七位同学的主题发言作点评。他指出,全英文的主题交流会是一次新颖的体验,是在国际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一次试验,并强调了英文宣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要区分学术报告和理论宣讲的定位差异,二是要针对宣讲对象对内容进行灵活调整,面向外国听众的宣讲应多讲故事、摆事实、看数据,三是要注意课件图文编排的合理比例和匹配度,把握关键词汇翻译的权威性和准确度。

    陈明琨老师点评

    周鼎在主持时表示,全英文主题交流是博士生宣讲团传播中国故事的崭新尝试。未来,宣讲团将继续探索宣讲活动创新,把青春的中国形象生动、立体呈现给国际社会,持续助力以全球视野、人文情怀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

    活动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老师为所有参与发言的同学颁发纪念证书并合影留念。

28

2022-11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