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党支部,32场宣讲!秋去冬来雪飞晚,博士生宣讲团“零距离”向青年传递新时代新思想

    1.png

    如何使理论触动人心?

    如何用话语引起共鸣?

    如何用故事连接历史与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生宣讲团

    用一场场深入人心的宣讲

    给出了答案

    2024年9月至12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依托“一马当先、独树一帜”学科人才优势,发挥6个学院24名讲师力量,打造66门精品课程,开展32场宣讲,覆盖全校9个院系21个党支部,宣讲时长超过900分钟,辐射线上线下近万名受众。宣讲团用真诚的语言和扎实的理论,将党的声音传递到校园的各个党团支部,在一次次宣讲活动中凝聚思想共识,汇聚起“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青年力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汇聚青春智慧,

    奏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乐章

    ——从国家战略到科技金融,

    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意义

    我们讲教育科技人才,讲如何以体制机制改革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11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唐艺文以《系统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题,走进商学院2022硕博连读研究生班党支部,她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内容,从战略部署、方法论、本质认识和目标要求等角度,深入解析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间的紧密联系与良性循环。

    微信图片_20250302182333.jpg

    我们讲金融强国,讲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金融支撑

    11月27日,财政金融学院2024级博士生郭博瑞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为题,走进商学院本科第四党支部,阐述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监管、提升金融科技水平以及推动对构建具备强大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他号召青年党员以习近平总书记金融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结合专业所长,积极投身金融强国建设,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302182402.jpg

    我们讲科技自强,讲如何让“中国芯”跳动的更加有力

    12月16日,商学院2024级博士生何茂栋以《“用匠心助力‘中国芯’——科技创新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为题,走进商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他带领青年学子思考,如何从书本走向实验室,如何从科研走向国家需求。他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面对封锁,我们不能硬碰硬,进行科技硬脱钩;但更不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铁还得自身硬,我们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科技创新才能破解当前的困局。

    微信图片_20250302182405.jpg

    我们讲国家战略,讲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步伐

    12月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生梁玮霖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青年》为题,走进心理学系硕士生第一党支部、心理学系硕士生第二党支部,他以历史为轴,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重点介绍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艰辛历程,并就新时代青年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伟业中挺膺担当分享自身的体会。

    微信图片_20250302182407.jpg

    点燃思想火花,

    让理论走进心灵深处

    ——从使命担当到实干精神,

    解读青年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责任与作为

    我们讲青年责任,讲如何用新质生产力赋能时代发展

    9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生张小智以《如何成为“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一环——从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为主题,走进公共管理学院,结合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阐明“两个确立”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重点讲解了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任务,启发青年结合专业所学,培养未来视野、科技素养与人文情怀,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302182410.jpg

    我们讲青春传承,讲如何用“一二·九”精神激励青年担当

    12月6日,中共党史党建学院2023级硕士生刘雨欣以《歌声·呐喊声·读书声:“一二·九”运动与人大校歌》为题,走进物理学院、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一二·九”合唱队联队,详细讲解了这场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始末,深刻阐述“一二·九”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意义。她结合陕北公学校歌的诞生历程,生动地向合唱队成员展示了革命年代的青春力量如何汇聚成推动历史前进的洪流。她号召当代青年传承“一二·九”精神,树立坚定的爱国信念,勇做时代先锋,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我们讲青年使命,讲如何让青年在改革浪潮中激荡青春

    12月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颜双喜以《找准青春定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奔涌向前》为题,走进商学院2024级硕博连读研究生党支部,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核心要义。他从改革引领青年、塑造青年、成就青年三方面切入,回答了“中国青年拥有哪些群体特质”“改革开放40多年带来了什么”“当代青年能为改革事业做什么”等问题,号召青年将个人发展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浪潮,以青春之力推动改革事业向前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302182413.jpg

    点燃文化自信,

    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

    ——从深化改革到乡村振兴,

    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担当

    我们讲文化传承,讲如何用传统文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11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博士生李欣明以《传统文化与人的现代化》为题,走进心理学系本科生联合党支部。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出发,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内涵与精神品质,展现了这一道路的文化自信与实践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超越西方模式、引领世界现代化方向的崭新道路,承载着厚重的文明底蕴和鲜明的精神品质,他号召青年党员要立足传统、放眼未来,以实际行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302182418.jpg

    我们讲文化振兴,讲如何用文化赋能美丽乡村

    12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博士生张路易以《走向世界的村超: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题,走进物理学院硕士生联合党支部。她从平遥古城的实践出发,深刻阐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强调精神文明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作用。在宣讲中,她系统梳理了新时代以来的乡村振兴理论发展,以“村超”(村庄足球超级联赛)为鲜活案例,分析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与实践要点,展现了文化活动如何通过塑造乡村品牌、助力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302182420.jpg

    我们讲文化使命,讲如何用改革焕发文化新生

    12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金圣喜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为何、为谁、何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题,走进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博士生1班党支部、博士生2班党支部,重点解读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从“为何改革、为谁改革、如何改革”三个核心问题出发,系统阐释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时代需求、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及推动改革落地的具体举措,号召青年党员站在时代高度,为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302182423.png

    锻造初心使命,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从自我革命到实干精神,解读党的长期执政密码与青年责任

    我们讲自我革命,讲如何用独特回答跳出历史周期率

    11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于汶竹以《坚持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独特回答》为题,走进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1班党支部。她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从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具有追求真理和自我革新的理论自觉;从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了丰富的自我革命经验;从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通过执政能力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构建了严密的制度体系并取得显著成效。青年党员要深刻认识自我革命的重要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智慧。

    微信图片_20250302182426.jpg

    我们讲实干担当,讲如何用“钉钉子精神”推进改革落实

    11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苗润笛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为题,走进2021级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他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钉钉子精神”,阐明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核心作用。他强调青年党员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用实际行动推动改革任务的落实。他号召青年党员将“钉钉子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实践,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以青春之力为全面深化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302182428.jpg

    拥抱绿水青山,

    铺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之路

    ——从美丽中国到绿色转型,解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远意义

    我们讲生态文明,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1月14日、21日、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博士生夏雨梦以《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题,走进社会学院博士生第一党支部、商学院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生联合党支部、文学院本科联合党支部。她重点介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系统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等方面为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国家的战略规划,也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了清晰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302182431.jpg

    我们讲生态文明,讲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生态理论

    11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博士生黄文琪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意蕴及其对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超越》为题,走进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4级硕士1班、2班党支部。他从“生态制约与现代西方生态哲学思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与意义”、“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三个方面入手,系统梳理了西方生态哲学对环境问题的主流思潮及其局限性,他号召青年党员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302182435.jpg

    我们讲以人为本,讲如何从“住进来”走向“融进来”

    11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生张雪以《从“住进来”到“融进来”,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为题,走进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本科党支部。她围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从满足居民“住进来”的基本需求,迈向实现“融进来”的深度融合与全面发展。她号召青年党员将个人专业所学与城镇化发展需求相结合,为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302182437.jpg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是讲述者,更是践行者,传播者。我们坚持于用脚步丈量社会的广度,用思想深入时代的深度。我们致力于将红色基因传承得更加鲜活有力,将党的声音传播得更加有声有色。我们的故事,是中国人民大学红色基因的延续,更是新时代青年何为的鲜明注脚。

    未来,博士生宣讲团仍将以坚定的信仰为帆,以时代的号召为灯塔,勇毅前行,在讲述与行动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10

2025-01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