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研 | 青马对话会:如何理解《资本论》的辩证方法?

    2024年6月11日晚,由中国人民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举办的青马对话会活动在人文楼802会议室举行。本次对话会以“如何理解《资本论》的辩证方法”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生檀健哲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生陈洪鑫分别围绕主题进行了主题分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陈广思老师做了精彩点评,师生之间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向南主持对话会。

    本次活动以对话会的形式展开,首先由两位报告人就《资本论》中的辩证方法进行主题分享,再由评议人对报告人的分享进行综合评价。

    在主题分享环节,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檀健哲作为第一位汇报人带来了题为《资本逻辑与“实体即主体”问题》的分享。檀健哲认为,近年来,随着《资本论》哲学研究的日益受到重视,“资本逻辑”这一概念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焦点,而对于“资本逻辑”的多种解读,其根源可以追溯至黑格尔及其哲学体系的构建。以此为切入点,檀健哲从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原则出发,讨论这一原则在青年黑格尔派的变迁,并以此为视角,来反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资本逻辑”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在形式上,资本增殖是社会循环的自身返回,这与绝对精神类似。但在实质上,资本在追求价值增殖,而价值增殖是黑格尔意义上的“坏无限”,绝对精神的自我奠基体系不会容纳这种坏无限,因此资本在此处与绝对精神有实质差别,而这种差别则决定了资本自身是一个矛盾运动,内部蕴含着崩溃的可能。

    第二位汇报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生陈洪鑫带来了题为《马克思“两条道路”与“两种方法”关系辨析及其意义》的分享。陈洪鑫认为,马克思所提出的“两条道路”与“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不能被简单地把握为直接同一,必须看到二者存在联系的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开显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丰富而全面的内涵。一般观点之所以将二者直接等同起来,是因为二者在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抽象力的运用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想再现等方面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在思想上具有亲缘性。但同时需要看到,马克思提出的“两条道路”与“两种方法”不仅各自有其理论侧重点和不同问题式,而且“两条道路”与“两种方法”本身也包含着多方面的理论内容,只有在“两条道路”与“两种方法”非同一性视域下才能被揭示出来。深入辨析马克思提出的“两条道路”与“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在主题分享环节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陈广思老师对两位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点评。陈广思老师表示,本次活动选取了两篇有关《资本论》辩证方法的文章进行讨论,这种对话会的形式对于学术思考很有意义。

    陈广思老师首先对檀健哲的分享进行点评,指出檀健哲的文章很有思辨力,对马克思和黑格尔各自辩证法的相关问题都有比较好的把握,并且有很鲜明的学术观点。同时也对檀健哲的分享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是建议明确说明从黑格尔“实体即主体”的角度来思考马克思的“资本逻辑”的充分意义和必要性。其次,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固然有很多的相似性,但二者在各自的核心概念,即“资本”和“绝对精神”中对辩证法的运用也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因此建议具体说明这种比较的可行性。最后,“资本逻辑”问题在当下已成为我国马哲研究的重要领域,这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思考“资本逻辑”问题时,建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思考资本之外的因素对资本逻辑的制约和影响问题,资本逻辑在现实具体的社会中有时并不能作为一种绝对的原则来发挥作用。

    随后,陈广思老师对陈洪鑫的分享进行点评,指出陈洪鑫的文章在写作上结构完整,论述清晰,写作规范,文献扎实,有个人比较具体的观点,不过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完善:首先,需要明确《资本论》第二版跋中所说的“两种方法”是不是指某些具体的方法,这样把“两条道路”和“两种方法”比较起来才更有针对性。其次,建议结合马克思论著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来进一步深化对“两条道路”和“两种方法”及其关系的讨论。最后,建议从马克思有关“两条道路”和“两种方法”的讨论中,提取对学术研究与写作有启发性的内容。

    本次对话会在师生的热烈讨论中落下帷幕。通过两位同学紧扣主题的精彩报告以及陈广思老师深入的点评讲解,同学们对《资本论》的辩证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未来,RUC青马研将为大家带来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

    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

18

2024-06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