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青协第一、二、三次支教回顾

    马院青协第一、二、三次支教回顾

      2016年9月28日第一次支教

    9月28号,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新学期去风华小学的第一次支教。

    这个学期,我们的志愿者承包了三年级一班的科学课。9月28日,马院青协志愿者王祎玮和周子衿作为老师带领第一次上科学课的小同学们发现科学的美妙之处。

    是阳光很好的一个秋天的下午。

    还未来得及踏进教室的门,他们就开始:

    “科学老师好!”

    敬的是少先队队礼。

    丁零零零,是上课铃。哗啦啦啦,是翻书声。

    “多少同学的梦想是长大后当科学家,请举手!”

    还记得以前大家的梦想都是当科学家。

    恩,时代在变,有些梦并没有变,

    一片小肉手的树林就这样应声而起。

    但似乎有些孩子,走的不是寻常路线。

    “老师,我要当毛主席!”

    第一排的小男孩掷地有声。

    “这位同学先告诉老师你姓什么?”

    “我姓胡!”

    “那你可能成不了毛主席,

    只能成为胡主席了。”

    哄堂大笑,我和同学们都笑了。

    “老师老师我有问题!

    菲律宾为什么要和中国对着干呀?”

    三年级的小朋友,

    两耳听着窗外事,用心读着圣贤书。

    作为一个大学生,真是惭愧、惭愧……

    其实怎么不是呢,一群群小娃娃,

    其实已经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十个年头了。

    都已经会关注国家大事了,

    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了。

    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世界,

    也会为了成为科学家做一些努力。

    正是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时候啊

    不需要高科技,甚至连投影仪都没有,

    不需要窗明几净,甚至校园还是破破烂烂。

    但他们也和其他孩子一样,

    上课,吵闹,玩耍,

    有无穷的疑问和无穷的希望。

    是的,

    这就是我们课上的一群可爱的小科学家。

    他们没有什么不同,

    也是祖国八九点钟的太阳,

    这些太阳的光,也亮得吓人。

     

     

     

    2016年10月12日第二次支教

    10月12号,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新学期去风华小学的第二次支教。

    这个学期,我们的志愿者承包了三年级一班的科学课。10月12日,马院青年志愿者吕金纹、王祎玮和周子衿作为老师带领这学期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小同学们发现科学的美妙之处。

    有微风,有吵闹,

    有破破烂烂的小道,有灰灰的天,

    有羊爬上屋顶吃草,仰着脖子去够树叶。

    顿时,

    教室里一个个小脑袋无心课堂,

    一双双眼睛瞄向了窗外。

    “安静!安静!”我们声嘶力竭。

    “老师!老师!”

    “老师你看,这有猴子屁股!”

    他不知道翻到了哪一本书的哪一页。

    “老师,我胡了!”

    又不知道他只用一张二筒和一张九万,

    怎样就胡了一副牌。

    “老师,他没带书,快罚他抄写!”

    小女孩和小男孩永远不对盘。

    “不要说话了好不好啊?”

    志愿者王老师问正在吵嚷的一个小男孩。

    “老师,我只能回答你两个字!”他说。

    “哪两个字呀?”

    “NO!”我们不知道是该忍俊不禁还是哑口无言。

    和我们熟了的小科学家们,

    有些无法无天,

    他们和我们笑着闹着,

    问着无边无际的、和课堂无关的问题,

    拉着我们说自己的更小的时候的悲喜故事。

    甚至,当着我们的面玩起了游戏

    “老师你要和我翻花绳吗?

    我翻花绳特别厉害。”

    说着扯起粉色的绳,手上就开始动了起来。

     

    可是,我的小科学家们。

    这里是科学的课堂,老师还在讲课,

    讲我们的二十四节气,

    讲植物的结构和分类,讲冬天食物的储存。

    但你们可爱的小脑袋里,

    思维已经发散到了天际。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我来提问一下同学们

    老师这节课都讲了什么呀?”

    “地衣!”“寒露!”“冬眠!”“白薯!”

    “过冬储存大白菜!”“晋文公和介子推!”

    又是七嘴八舌,零零散散的答案从教室的不同地方冒出来。

     

    似乎因为和我们亲近了很多,

    没了第一节课的时候那种试探和小心翼翼

    放开的思维的同时他们也放开了行为。

    愈发地不听管教。

    只能拉下脸作生气状

    才能让他们安静坐好乖乖听讲。

     

    真正的孩子就是这样

    别以为是一个个小天使,

    转眼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恶魔”

    闹闹腾腾,有的时候其实也很“烦”人

    你和颜悦色他就无所顾忌,

    你装作生气他才能收敛自己。

     

    但是,

    这也正是爱笑爱闹的年纪

    他们的不乖,他们的叫嚷

    带着天真和朝气,

    笑嘻嘻地看着你。

    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是要像一个听话的木偶

    安静地接受老师的讲的每一个字

    被所有的规矩和教训画成一个个同样的圆

    但他们的年纪,他们的生机与活力

    让这些小科学家们,

    呈现出五彩纷呈的不同的精彩图形。

    我知道,这之后

    或许在五年之后或许在十年之后,

    在课堂上,

    他们也许,

    在老师提问时不会这样积极地回答;

    在老师讲课时不会这样无畏地提问。


          而我们的小科学家们,

    此时却正处于

    思想富裕的年纪,

    最好最无畏最有创作力的年纪。

     

    我想,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和知识,

    守护这些生活并不富裕的孩子们

    也许也是我们志愿支教的意义之一。

     

     

    2016年10月19日第三次支教

    10月19号,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新学期去风华小学的第三次支教。

    这个学期,我们的志愿者承包了三年级一班的科学课。10月19日,马院青年志愿者陈奥和周子衿作为老师带领这学期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小同学们发现科学的美妙之处。

    厚厚的大霾

    破旧的街道正在拆除再建

    咔擦咔擦的挖掘机

    扬起沙土的大卡车

    在这样的日子里好像一切都是灰蒙蒙的

    但是不一样的是来到了这里

    这里有一群喜欢谜语的小科学家。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谁知道这是什么?举手回答!”

    不对,不是草莓、不是胡萝卜、不是桂圆。

    “花生!”“对!这位同学说的很好。”

    被老师夸奖后灿烂的笑脸。

     

    第二课的第一个课时

    陈老师好像很有办法

    小朋友们都乖乖听话

    但——

    “花生是果实吗?不,花生是植物的根。”

    “老师,什么是果实?”

    “老师,什么是根?”

    “老师,什么是花生?”

    连串的问题响应着第一个问题而起,

    后两个问题的提问者脸上是搞怪的笑意。

    我站在讲台上

    抽出了一把刀,

    他们紧紧闭上嘴看着我。

    我又拿出一个苹果,

    下面立马又是一阵欢腾蹦跳,

    “老师!我想吃苹果!”

     

    “有同学愿意感受一下

    苹果是软的还是硬的吗?”

     

    最调皮的小男孩上了台

    “来,摸一摸,硬吗?”

    咚!他没听我的话,捏拳头揍了苹果一拳。

    啊!他尝到了恶果,抱着手捂着叫了半天。

     

    “硬吗?”“硬……”

    “疼吗?”“不疼。”

    哈哈,他的嘴也挺硬。

    “平时大家都是竖着切苹果,

    没有试过横切苹果吧。

    来,老师这样切开这个苹果。”

     

    “哇!里面的果核的样子

    好像一颗五角星。”

     

    简陋的屋顶和窗子虽不能完全阻挡雾霾;

    破败的校园和围墙虽不能完全隔绝尘土。

    但这里没有蒙蒙的灰,

    只有让一切生机都焕发的

    属于小科学家们的多样色彩。

     

     

    责任编辑:吕晓莹 许欣怡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