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新闻中心骨干进行“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集体学习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质量,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1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新闻中心全体骨干在人文楼800教室进行“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集体学习。

    同学们集体观看了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凤城教授主讲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讲座,深入了解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历程、成就和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原因,并就课程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另外,同学们对《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著作进行了深入研读,体悟党史作为最好的教科书对激励广大青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作用,并联系自身实际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本次集体学习在同学们地热情参与中顺利举行,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同学收获颇丰,各有感悟:

    学习和收看了杨凤城教授主讲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讲座,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青年人也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部署,不断奋斗,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李叶

    在这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学组织举办党史学习活动中,我们观看了杨凤城教授所作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讲座。杨凤城教授深入讲解了四个问题:一是让人民“过富裕的和有文化的生活”;二是二十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三是开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四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还共同阅读了党史相关书籍,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本次党史学习活动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所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应当自觉加强党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郭宗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奋斗与当今建成小康社会的关联,最后二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小康状态的奋斗历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十年历程与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历程和成就,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小康社会。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新中国建成之后才提出的,但让人民过上好生活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一直的目标,在毛泽东那一代党的奋斗中也始终关注民生,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的文件中,也会不时地看到“改良人民的生活”,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印证了这一点,让人民过富裕有文化的生活,这是一项宏伟壮丽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

    ——冯琳

    杨凤城老师的专题课令我感触良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这一宏伟目标奋斗的一百年里,中国走出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沉沦,成长为日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大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学习了专题课后,我深刻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力量,认识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长江后浪推前浪,流水前波让后波。我相信,我们当代青年,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上作出更大的成就。

    ——李闫淳宇

    在同学们的思考与感悟中,本次集体学习圆满结束。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