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学思践悟【83】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第八期成功举办

    2021年11月3日下午2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专业文献研读活动第八期在教学三楼3308教室举办,本期活动指导老师李坤睿副教授参加活动并现场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2021级本科生参加了本次研读活动,学生会学术部冷一阳同学主持活动。

    本次活动研读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论十大关系》。

    活动邀请李坤睿老师为同学们提前规划了阅读任务。他提出了“如何看待苏联经验与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调动积极因素”、“党的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什么探索”等三个问题,引导同学们聚焦问题意识,深入理解文本。

    沿着上述思考方向,姚硕、张文硕、何梓芸、王昊轩等四名同学整理了自己的阅读笔记,向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与解读。

    聚焦于“如何看待苏联经验与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姚硕同学以史论结合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苏联模式在中国建立的过程以及它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正反两面作用,尝试分析了《论十大关系》中“以苏为鉴”的色彩。

    聚焦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调动积极因素”,张文硕同学运用系统观念,从理论指导、结构构建、主体性发挥三个角度把握毛泽东同志关于调动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因素的整体观点,尝试提炼文本的理论基础。

    聚焦于“党的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什么探索”,何梓芸同学和王昊轩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何梓芸同学从《论十大关系》中看到了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她引用其中关于处理好分配关系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内容,让我们看到了党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不懈努力;王昊轩同学则广泛地联系了各个历史时期,尝试以大历史观的宏观视角发现《论十大关系》对不同时期的指导意义。

    李坤睿老师听取并分组点评了同学们的发言。他肯定了四名发言同学对文本的把握和从历史出发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的正确方法,总结并进一步阐发了同学们的观点,指出了发言中存在的不足和学习进步的方向与方法。

    在导读环节,李坤睿老师回到文本,为同学们作了进一步指导。

    他首先引导同学们回顾了《论十大关系》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同志本人的写作过程。在对史料的充分占有的基础上,李坤睿老师通过各单位向毛泽东同志的汇报和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同志就“二五”计划向毛泽东同志作的汇报,向同学们展示了毛泽东同志的调研过程。

    其后,李坤睿老师引导同学们关注作为《论十大关系》文本形成重要背景的中苏关系。苏共二十大及赫鲁晓夫在会上作的秘密报告与毛泽东同志对我国的调研结果形成了相互参照的对比,促使毛泽东同志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李坤睿老师还引导同学们关注了《论十大关系》的传播情况和版本变化。通过对《毛泽东思想万岁》所收录版本及1975年胡乔木同志主持整理的版本的对比分析,他指出,《论十大关系》从一篇讲话稿演变为历史经典文献的过程,恰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过程。

    同学们还就个人研读心得与参会体悟向老师提问。问题包括如何在党的经典历史文献中发现学术研究增长点、如何在历史语境下考察党的历史文献所关注的具体问题等。李坤睿老师对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恩格斯写道:“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论十大关系》正是中国共产党面临实际问题,比较系统地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讲话中指出:“《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运用普遍联系观点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典范。”在李坤睿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论十大关系》的文本背景及现实意义产生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作出了将历史经典文献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生动实践相联系的思考尝试,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形成了自己的体会。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研读经典文献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生必将矢志不忘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嘱托,做到“马院姓马,在马言马”,不懈努力,争取光荣!


28

2022-11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