骐骥计划丨昔日红楼依旧,青年心事几何?

    北京的深秋让人寒战不止,

    但马院学子笃行实践的脚步永不停歇!

    11月23日下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学术部、志愿服务部联合举办的第二次读史骐骥出游活动顺利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2018级、2019级部分本科生前往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进行实践参观。

    北大红楼矗立了一个世纪,在这栋看似平凡的建筑内,曾激荡着近代中国最昂扬的思潮。

    同学们首先在北大红楼前进行合影,随后开始认真地参观。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将原有的各个教室和办公室进行重新布置,历经多次规划整理,开放了很多意义非凡的展览。同学们首先在一楼参观了周恩来总理生平展。周总理的一生,是在风云中屹立、在大浪中搏击的一生,同学们轻声缓步,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该展览。

    移步二楼,更多精彩映入眼帘。《光辉起点》系列展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光辉历程,介绍了那个思潮纷涌的年代,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成为那一代革命先辈的至高信仰的;《新时代的先声——新文化运动历程展》向我们重新演绎了那段难以磨灭的“五四”记忆……通过这些展览,同学们重温了中国近代史的波澜壮阔,加深了对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先辈光辉历史的了解,对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有了更多感悟。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感触良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很荣幸能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时走在五四大道上,走入北大红楼中,虽不是亲历者,却也能在脑海中描摹出历史原景,仿佛能感受到成群结队的爱国学子在大街上游行时的斗志激昂,振臂高呼时的满腔愤懑。在纪念馆中看到不少原迹,补充了历史知识,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激荡了灵魂。

    ——张袁雪湛

    岁月已逝,精神永存。漫步在北大红楼,走进每扇门,环绕一周,扑面而来的是历史厚重的气息,留垂青史的人们,他们在现代仍然熠熠生辉,站在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革命先辈曾驻足的地方,不由得肃然起敬,任何华丽的词藻都无法描述这种敬佩的感觉。

    ——刘晨雨

    “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情感。”今天在北大红楼中,驻足在先辈们在青春时期奋斗过的地方,我对这句话的感悟更加深刻了。青春的我们不是局限在生活的琐碎、眼前的苟且当中,而是为伟大的理想,为恢宏的事业,倾听自己内心中的声音,积蓄自己的力量,向着更远的远方进发。

    ——曹月

    红墙,古砖,进入北京大学红楼,一股浓厚的历史感铺面而来。一个个房间诉说着一段段故事,我们仿佛回到了一百年前的中国,重温当时的历史。鲁迅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切仁人志士是中国的脊梁,革命先烈是中国的脊梁,无数英雄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更是中国的脊梁。我们年轻一代当明白时代责任,托举起未来和希望,走向复兴。

    ——厉文欣

    红楼旧址,是五四旗帜打起的地方,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滥觞。彼时,徐世昌称,青年学生该用心功课,不应参与政治。可是,危机四伏,外交失败,国土怎能容下一张安宁的书桌?于是,学生请愿,国民响应,不容袖手旁观。一步一点,从黑暗的巷道里,究竟是走出了中国的光明——“就在很近的将来”。“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理应成为我们这一届青年的承诺。

    ——袁思凡

    在参观完北大红楼后,我深切的明白“五四运动”的意义何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其体现了中国人对国家主权的坚决捍卫,中国的尊严容不得任何人的随意践踏。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中国就一直处于列强的压迫当中,期间也有过许许多多的反抗斗争,但是“五四运动”却是最为热烈的一场运动,该运动的参与者涉及中国的大部分阶层,真正地体现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保家卫国的精神。这场运动更是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周恩来作为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一场运动当中。周总理自少年时期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到青年时期更是努力地将其付诸于实践中,这让我不禁感慨,在战乱年代的周总理已有如此觉悟,那么作为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投身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承担起一个新青年应承担的责任。

    ——李卓铭

    踏着先辈的足迹,我们来到红楼,这里是他们奋斗过的地方。

    走在复兴的道路,祖国的未来要由我们这代青年来书写,民族的命运已担在我们双肩。

11

2022-10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