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辩星驰|二十院激战正酣,马环联队成功出线

    2025年3月22日晚,中国人民大学第十九届“二十院”院际友谊辩论赛第三周小组赛顺利落幕。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环境学院辩论联队在小组赛中共取得两胜,成功晋级。

    图片

    晋级历程

    小组赛第一轮

    辩题:应该/不应该鼓励年轻人去大城市闯荡

    持方:反方

    对战:应用经济学院辩论队

    阵容:熊学钰 王纪云 张天翊 杨轶(按辩位排序)

    结果:胜

    小组赛第二轮

    辩题:对知识网红的崇拜让我们离真知更近/更远

    持方:正方

    对战:新闻学院辩论队

    阵容:熊学钰 王纪云 张天翊 杨轶(按辩位排序)

    结果:胜

    最佳辩手:正方三辩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天翊


    比赛回顾:小组赛第一轮

    在立论环节,我方一辩熊学钰旗帜鲜明地提出论点:第一,在“去大城市打拼才体面”成为主流思潮的当下,鼓励年轻人去大城市闯荡,会使年轻人的思维方式被一种选择框限,难以理性认识自身客观条件和人生目标、清晰规划人生道路;第二,在城乡人口流动不平衡的当下,鼓励年轻人去大城市闯荡,将继续加剧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不利于社会整体的发展。熊学钰切中肯綮,有力回应了对方一辩的观点。

    图片

    在质询环节,我方四辩杨轶首先对对方辩手关于“闯荡”定义进行质询,并在反问中批驳对方的观点。紧接着杨轶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辩手的逻辑漏洞——偷换了辩题中“鼓励”的概念,从而引出“鼓励存在引导性,而且不止一种形式”的观点。

    图片

    在驳论环节,我方二辩王纪云先就大城市资源的可得性这一点对“大城市资源丰富,机会更多”的观点进行驳斥,接着以小城市的各方面优势进行补充论证。整个过程中,王纪云构建了真实可感的假设情境进行渲染,并以真实的案例、详实的数据为论点提供有力支撑。

    在对辩环节,我方二辩王纪云客观阐述了当今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年轻人的真实心境,以应当把“选择权交给年轻人,让年轻人结合自身实际”的观点直击对方一味抬高大城市价值而刻意回避现实困境的论证缺陷。

    图片

    在三辩小结环节,我方三辩张天翊对社会问题进行剖析——当下社会存在单一成功标准误区,一味吹捧“北上深”成功经验,却忽视小城市机遇。另外,张天翊还指出大城市发展存在的责任伦理缺失问题。

    图片

    在自由辩环节,双方展开激烈交锋,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针对大城市职业发展优势论,我方指出大城市存在生活成本高、压力大等问题,同时强调应结合自身实际理性抉择。此外,我方还揭露了“自由选择”背后的伪命题本质。双方你来我往,在思想碰撞中,将辩论推向高潮。

    最后,我方四辩杨轶驳斥了对方让年轻人在大城市发展的单一成功标准与成功叙事,回扣我方核心论点,即将选择权交给年轻人,关注大中小城市的协同发展,呼吁为个人与社会发展寻平衡,升华主题,为辩论画上圆满句号。


    比赛回顾:小组赛第二轮

    在立论环节,我方一辩熊学钰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第一,知识网红通过新颖的讲述方式,降低知识获取门槛,激发大众的求知欲,从而在个人意义上离真知更近;第二,对知识网红的崇拜,推动大众二次传播知识,在社会意义上离真知更近。

    图片

    在质询环节,我方四辩杨轶首先对对方关于真知的定义进行了质询。以小苏打去油污的“生活小妙招”为例,说明并非只有高深的原理内容才是真知。此外,杨轶指出了崇拜的盲目和理性之分,点明反方把所有崇拜定义为盲目崇拜的不正确性。

    图片

    在驳论环节,我方二辩王纪云用翔实的数据论证了超过半数的人会进行延伸拓展学习,反驳了对方提出的崇拜知识网红会抑制深度思考的观点。她还对一辩接质询时暴露的错误口径进行了纠偏,反驳了反方崇拜必然会导致盲目相信的观点。

    图片

    在对辩环节,我方四辩杨轶运用事例论证了知识网红可以帮助降低理解本人认知之外的其他领域的门槛,拓展知识广度。为了回应反方对“崇拜”的利好根属性质疑,他提出了崇拜对于主动探索知识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廓清“崇拜”与“喜爱”、“关注”的区别。

    在三辩小结环节,我方三辩张天翊首先重申了知识网红可以降低人们认识知识的门槛的观点,并用类比进行补充论证。接着,他指出对方提出的生理机制并不能推得崇拜必然抑制理性思考。

    图片

    在自由辩环节双方短兵相接,交锋激烈紧张。我方对反方的真知定义提出质疑,要求对方说明真知究竟是知识还是过程。经过激烈的短交锋,我方努力地论证了对知识网红的崇拜让我们离真知更近。

    最后,我方四辩杨轶在结辩中提出三点质疑:第一,崇拜是否必然阻断深度思考;第二,崇拜是否等于无条件相信;第三,真知是否仅限于抽象的原理或者无法描述的认知过程。并回到“对知识网红的崇拜让我们离真知更近/更远”这一论题,进一步完善我方两条论的逻辑链。他引导大家关注知识网红带来的知识大众化,发言掷地有声。


    辩手感想

    熊学钰:

    辩论的过程远比结果来的更有意义,把遇到的问题一个个解决的过程充满了思想的碰撞。感谢每天晚上一起熬夜的师兄师姐和队友们,感谢辩论机缘巧合下带给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奋斗的机会,大家一起加油!

    王纪云:

    缘分使然能让我们两个院相遇,能和大家在一起讨论共同成长进步,我觉得非常非常开心师兄师姐们太暖心啦,繁忙之中陪我们熬夜备赛,还准备了很多零食。辩论不是非黑即白,非错即对,每一次交锋都能塑造一个更加成熟和有深度自我。我们在一起收获了很多,马环联队继续加油呀!

    张天翊:

    马环联队的第一场比赛!感谢靠谱的队友,拼命的师兄师姐和能熬夜的自己。辩论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个过程,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愿我们以后都能更享受备赛的过程!

    杨轶:

    辩论结束,从立德楼看到的是车水马龙的苏州街,体会到的是大城市的若即若离感,但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环境学院联队是我们当下实实在在的归属。感谢每一个陪我们备赛到凌晨的师兄师姐,我们还要继续勤勤恳恳辩下去!

    图片

    图片


    赛预

    持方:反方

    对战:法学院辩论队

    地点:立德1003

    时间:4月12日 17:00—19:00

    图片

04

2025-04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