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部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2025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硕士生2班党团支部联合组织开展了“时代新人看中国”主题实践活动。三十余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党支部书记邢轩铭与团支部书记王文欣的组织带领下,采用参观、调研双重形式,先后前往通州区大运河森林公园“运河清风”廉政文化主题公园、月亮河小镇以及千荷泻露桥等实践地点。本次活动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在地文化资源,引领同学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领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参观内容
01 参观“运河清风”廉政文化主题公园
“运河清风”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坐落于通州大运河北侧,是北京市第一个以廉政为主题的文化公园。主题公园集廉政教育与红色文化于一体,内设有“清风廉语”“民本勤怀”“筑梦同心”“唱响和谐”四大主题区域。同学们肃立于清风园通州第一党支部雕塑前,仔细聆听党支部书记邢轩铭讲解以周文彬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潞河中学创建通州第一个党支部的曲折故事,经历了一场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加深了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解。随后,同学们自行参观了“密符扇”“甘棠镜鉴”“前于后于”等主题雕塑,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浸润中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02 参访城市副中心特色标志性建筑
千荷泻露桥和月亮河小镇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极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其中,千荷泻露桥横架运河南北两岸,以荷露交融之形诠释运河千年文化韵味,佩以“古塔凌云”之盛景,桥下碧水荡漾,两岸游人如织,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漫步桥上,同学们欣赏了波光粼粼的大运河,参观了历史悠久的燃灯塔,加深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道理学理哲理的认识。
随后,同学们又前往月亮河小镇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寻访、摊位走访、游客采访等方式深入调研月亮河市集的具体情况,一方面了解到其兼具传承非遗文化和促进灵活就业的功能和优势,另一方面也深刻认识到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时间段经营不均衡、业态同质化严重和游客体验单一。大家集思广益、群策助力,为月亮河市集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以更好打造城市消费新名片提出了详细的对策建议,形成了一份详实的资政报告。

总之,参观调研这两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场域,使得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与鲜明特征。
实践感想
2025级硕士生2班党员邢轩铭:
本次主题社会实践使我深受教育、倍感启发。活动以“旗帜鲜明讲政治”为核心遵循,在形式设计上注重多元创新,于内容安排上务求丰富充实,有效实现了党团活动政治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生动诠释了我校校歌中“紧张活泼”的深刻内涵及其时代意蕴。
回望峥嵘岁月,周文彬同志与通州第一党支部的奋斗足迹,令我深刻体悟到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崇高品格和坚定信念;立足当下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通州实践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实地调研月亮河小镇和千荷泻露桥,让我深切领悟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与鲜明特征。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将以此次实践为重要契机,深学细悟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精研笃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自觉践行初心使命,积极承担时代责任,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2025级硕士生2班党员熊明威: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来到大运河畔的通州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纪念碑,聆听支部书记对周文彬烈士投身中国革命事迹的动人讲述,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们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传播革命火种、积蓄革命力量的辉煌历史有了更深的体会。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大运河畔见证了中国历经磨难、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折射出通州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承载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本次“时代新人看中国”活动不仅使我倍受当代中国发展之鼓舞,更启示我以“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马院学子的我更需要继承先辈遗志,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用所学知识回答好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以实际行动不负习近平总书记“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的殷殷嘱托!
2025级硕士生2班团员 黄楷棋:
怀着崇敬之心,我们班级将团日活动的足迹印在了清风园的周文彬雕塑前。站在这座承载着红色记忆的雕塑旁,耳畔仿佛回响着百年前的革命回响——1926年潞河中学的革命火种,1927年白色恐怖中挺立的通州第一个党支部,周文彬先辈与同志们以青春热血筑牢信仰之基的故事,让每一位团员的心灵都受到了深刻洗礼。
红色教育的浸润尚未消散,我们又走进月亮河小镇调研,从革命先辈奋斗的岁月切换到如今安宁祥和的生活场景。清风园旁大运河的粼粼波光,小镇里惬意自在的生活气息,无一不在诉说着先辈们用奋斗换来的和平与幸福。这场“红色传承+时代观察”的旅程,让我们深刻懂得,青春的意义从来都与家国紧密相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将铭记先辈遗志,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学习与实践中锤炼本领,用实际行动传承革命精神,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先辈们用热血守护的这片土地。
2025级硕士生2班团员 李思瑶:
聆听了通州第一党支部的故事,我深感信仰的力量之强大,以及我们今日的使命在肩。朝鲜青年周文彬同志于黑暗的1927年,在通州点燃革命火种,不为个人利益,而为心中的马列主义信仰。因为这份信仰,他带领同志们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办夜校启迪工人,即使被捕也坚贞不屈。这段历史昭示着,崇高的信仰必须通过具体的行动来践行。革命前辈们将革命理想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扎根于群众之中,这种脚踏实地、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接过这份精神的“火种”,将其落实在日常的实践之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结语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此次党团支部联合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加深了对于通州地区革命史、廉政史的认识,更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京华大地上结出的累累硕果。我们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 |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