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第一时间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如何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科学谋划“十五五”,立足本职推进学校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学院师生展开热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郗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在“十五五”时期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一马当先”的学院,要聚焦党和国家战略需要,胸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抢占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推动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学科夯实学理基础、以新技术赋能的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和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加有力的学科支撑和人才支撑。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 冯秀军: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生命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屋建瓴地擘画了“十五五”发展蓝图,深刻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和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的前沿阵地,应自觉担负起学习宣传全会精神的重要政治任务,勇担理论创新和思想引领之责,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 马慎萧:
面向“十五五”,回望“十四五”,心潮澎湃。五年来,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处处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精准把握和战略谋划。今后在教学、科研和工作中,将围绕全会擘画的蓝图,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等关键问题,在教学和实践中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大势、认识经济发展规律,让同学们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坚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贡献的信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 宋友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十二项工作要求,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和时代自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届四种全会精神,加强对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研究,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坚定不移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培养高质量理论人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 谭清华:
这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规划做了重要安排,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我们不断攻坚克难、战胜各种挑战的最大底气。特别是当前美西方一些政客出于意识形态偏见等原因执意打压中国,搞小圈子和脱钩断链,严重威胁到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的稳定,我们更是需要在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集思广益,动员和调动必要资源维护好我国发展所需要的内外环境,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 王衡: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深刻分析了“十五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遵循和主要目标,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战略擘画和科学部署,贯穿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接续思维、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持之以恒的战略执行。我们要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围绕建成“超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战略目标,在学科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作出科学规划,将长远目标细化分解为阶段性目标,增强战略定力、强化战略执行、完善组织保障,聚焦理论前沿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源源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智: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第一时间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既要把“十四五”的重大成就作为教学案例深度融入教学中,讲好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又要把“十五五”规划的新战略新目标新要求新部署“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奋发有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副教授 王莅:
通过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深受教育和鼓舞。全会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深刻认识到,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立足自身岗位,强化责任担当,提升能力本领,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陈明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对我国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党支部书记,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下一步党支部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支部党员一起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刻理解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以实际行动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学习成果有效运用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刘进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充分彰显党的领导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的重大价值。第一,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路径,这在“一五”到“十四五”的成就中有着充分证明。第二,制定和实施“十五五”规划,要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之一。党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人民群众愿望出发,提出关于“十五五”规划的建议,为下一阶段发展规划蓝图。第三,坚持党的领导,有助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作为基层党支部,我们要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博士生 徐鸣威: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生党员,我深刻认识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之际的重大意义。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彰显了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战略定力。从我的专业中共党史视角看,五年规划凝结着党治国理政的智慧,体现了战略思维与人民立场的统一。此次全会的部署,正是党把握历史主动、遵循发展规律的生动实践。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和中共党史研究者,我将带头深学悟透全会精神,在学术研究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认识,在支部建设中引导党员筑牢信仰根基,以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博士生 王佳怡: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倍感振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深切体会到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的伟大革命。它不仅是释放发展活力的关键一招,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实践。展望未来,我决心以更坚定的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引导支部党员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与运用,勇于探索,敢于建言。我们将筑牢信仰之基,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贡献智慧与力量,矢志不渝地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博士生 王浩宇:
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使我对“十五五”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路径有了更深的体会。五年来我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城市交通更便捷,社区治理更高效,学校科研条件不断提升。全会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让我明白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在于人民的信任与参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深知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大意义。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社会治理都需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征程中,我将努力把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行动,把青春融入强国建设,把智慧投入社会发展,乘着时代大潮奋楫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博士生 张宏旭:
在人文楼中看金叶翩飞,思绪也从校园的教室和运动场,流转到社区宣讲时同志们的会心一笑。五年奋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的宏大叙事,正是由这些鲜活的日常拼接而成。作为新生党支部书记,我深感肩上责任。未来,我们将努力把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与宣讲,开到社区实践一线,让“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不再是书本概念,而是党员们服务邻里、参与治理的生动脚本。我将努力把这份制度的温度传递给每位同志,让理论之光不仅照亮我们的学术探索,更能点燃扎根现实、服务人民的热忱,把论文写在京华大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 叶尔新·赛力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使得“十四五”规划能够圆满收官,“十五五”规划接续开展。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将认真学习领会大会精神,增长才干,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投身实践,积极主动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磅礴之力中的一份子,特别是处于毕业求职阶段,相信自己能够在“十五五”规划的不断落地中,找到能够发挥个人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岗位,并努力成为成就这一伟大事业的一份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 陈佳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如期召开。作为既研读理论又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学生党员,此次全会的学习让我感触颇深。从校园中思潮的澎湃激荡,到党支部会议上同志们围绕“十四五”时期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展开的热烈讨论,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党中央精心擘画的宏伟蓝图正逐步转化为身边鲜活的生动实践。作为马院学子和学生党支部书记,我深感责任在肩、使命重大,不仅要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要引导同志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青春实践推动理论创新。“十五五”新征程即将拉开帷幕,我会全力以赴将全会精神转化为组织生活的“思想动力源”,带领同志们一起,不仅研读好“有字之书”,更践行好“无字之书”,让青春的汗水尽情挥洒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 林艾靖: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精心擘画了宏伟蓝图。作为一名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的硕士生,我深感振奋,更加深刻的领悟到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障与命脉所系。唯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稳健前行,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迈向新的辉煌。历史的接力棒已然交到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手中,我们要以史为鉴,充分汲取历史的宝贵经验与智慧,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勤奋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踊跃投身社会实践。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为“十五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硕士生 柳楠:
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战略意义。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改革始终坚持统筹发展、稳定与安全,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并不断激发改革的内生动力的特点。我们党对于五年规划的制定和落实也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得以充分彰显。作为一名党员,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我们更应该用辩证的、批判的、能动的眼光看待我们生存的时代、世界、国家,充分认识到中国改革实践这座理论研究的富矿,努力创造出更多具有理论深度、历史厚度与实践广度的理论成果,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跑出我们这一代人的最好成绩。"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硕士生 邢轩铭: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回首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我深切感受到,唯有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才能持续释放经济发展动能;唯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才能加速聚集经济发展资源。作为一名马院学子,我定将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像渴望汲取知识养分的幼苗一样,深刻领悟改革开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关键意义,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要精神落实在自己的研究生求学生涯中,努力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硕士生 邓诗颖: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绘就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伟画卷。回望五年,从家乡的新能源产业园到指尖上的数字生活,这些真切的变化,正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生动诠释。作为一名马院学子,我愿以知行合一践行使命:在“知”的层面,做理论的“青春译者”,用青年话语宣讲“新质生产力”,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校园激起共鸣;在“行”的层面,做基层的“田野耕者”,深入家乡开展微调研,形成扎实报告,完成从学习者到贡献者的转变。我立志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青春在为国家发展的奋斗中绽放光芒。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联合党支部书记 郑乐天: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正重塑人类的现实生活与认知结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和国内外局势的复杂变化促使我们更深入地形成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志向的研究生、作为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应当尤其重视培养自己理论观照现实、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理论能力。要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基本原理的研究,具体体会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批判,从而对社会发展形成正确的规范,形成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认识。
版权所有 ©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 | 京ICP备05066828号-1